缺血性中风病从“络”辨治及川芎嗪实验验证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病(IS)等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中医药辨证施治(分型分证论治)是具有优势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仍对符合IS发病学和病理学特征的中医理论认识不够,对IS证候发生、方药作用的机理仍缺乏适宜的解释途径,探讨“分证论治机理”,阐述证候的现代科学内涵已成为中医学病证结合、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1.目的综述并探讨IS从“络”辨治的中医学理论构架;并以IS为疾病的代表,从病证结合,方药治疗的角度,以化瘀解毒生络的治疗思路切入探讨并说明IS从“络”辨治的部分生物学基础,为开发治疗IS的中药提供筛选平台。工作假说:疾病、证侯、方剂为复杂系统。建立符合疾病特征的中医辨治理论体系(如从“络病”学的角度对IS进行辨治分析),整合相关证候理论的现代科学解释(如络脉的现代生物学和病理学认识),可指导我们去研究方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通过疾病病理和生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初步设计、细胞表型的观察,将有助于探寻IS从“络”辨治的合理性及方药的作用机理。2.实验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模型,以化瘀解毒方剂共同药物“川芎”的典型成分“川芎嗪”进行干预,设置六个浓度梯度,进行MTT细胞增殖检测并观察川芎嗪的促内皮细胞增殖效应。3.实验研究结果本次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在不同浓度下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不同的活性影响。作用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未加药组比较,小剂量药物(浓度为0.5mg/ml)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趋势(P<0.05),大剂量(浓度大于5mg/ml)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01),剂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川芎嗪具有双向调节的药理作用,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同时也可避免过度促进血管生长带来的副作用。4.结论川芎嗪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实验结果提示不同的剂量范围可能存在着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小剂量川芎嗪有可能具有促血管新生的潜质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功能。表明:(1)在治疗IS时川芎嗪的工作浓度区间可能存在于较低的剂量范围内;(2)中药单体可能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3)验证了从“络”辨治IS的合理性,有助于指导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药物的筛选开发并加深对“络道衰变”、“瘀毒损络”与“化瘀解毒生络”特点的认识。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促进了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信息和知识的选择收集、分析判断和综合利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这种基本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视觉素养层次的高低。文章
目的 研究上腔静脉和三尖瓣血流频谱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 1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 19例正常人的上腔静脉和三尖瓣的血流频
从古典到现代,归纳逻辑之所以远未取得如演绎逻辑一样的辉煌成就,原因之一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为自身合理性进行辩护的根基性问题。“归纳问题’的产生,既有深刻的逻辑学背景和近
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由Dr.K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固定矫治技术,主要用于疑难病例正畸,疗效较好[1-2]。下颌偏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上下颌矢状方向不调,还常有横向及垂直向
研究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紫金春甜桔采后的保鲜效果,测定贮存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室温贮存54d内,适宜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有效减缓果实中水分的散
古语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宝九年(750年),名震一时的唐朝西兵主帅高仙芝,以粟特昭武诸国之一的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无藩臣礼”为由,将石国
报纸
堂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堂联中包含的信息可以反映出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堂联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民俗等方面,属于民间文化。要想研究某个家族的家
伴随着3D打印技术如火如荼地大跨步迈进,其可能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3D打印技术轻松复制、共享、修改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打印出的产品,引发了与著作权法、专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疗效,通过细胞因子的监测以揭示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选择7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血必净
本文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年龄段深入探讨中老年女性生理病理基础、证素特点及各年龄段之间证素差异,以进一步完善中老年女性生理病理理论,为临床中老年女性保健,疾病预防以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