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核心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包括厂商所采用的技术水平、在既定的技术下所能发挥的效率水平、要素投入的配置是否合适、是否在适当规模报酬下生产等等。因此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可只对单一因素做分析,应全面性地探讨其背后原因。
本文以Kumbhakar(2000)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方法和X效率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Battese和Coelli(1995)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产出最大化意义上的效率(为了方便起见,仍沿用技术效率这一名词,实际上包括X效率在内)进行估计;同时,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影响公司技术效率的各因素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在实证过程中,论文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以使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更加稳健。论文得出了有些有价值的结论,对我国企业提高企业效率水平,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取得良好绩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9.53%,而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占73.63%,技术效率变化占25.79%,规模效率变化所占比例不到1%。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同时导致企业间技术效率的差距拉大,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平均在0.7左右,具有较大改进余地。
产权结构是技术效率差距的重要因素。我们从三个方面考察了产权结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一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研究表明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垄断行业或管制行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二是第一大股东股权属性,研究表明大多数行业私营企业平均技术效率都高于国有企业。三是国有股、管理层持股和外资股的持股比例,不同行业中国有股、管理层持股对技术效率影响并不一致,只有提高外资股比例能提高所有行业的技术效率。
强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手段。整体来看,信贷预算约束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在大多数行业确实存在。同时,信贷预算约束对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技术效率影响的差异仍然存在。
企业规模是决定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与技术效率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基于企业规模与技术效率的模型分析结果看,应该根据行业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提高技术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公司所在省份的市场化水平对技术效率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大部分行业市场化水平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在采掘业,造纸、印刷业,建筑业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可能与相关行业的地方保护有关。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一些改进技术效率的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