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壮族典籍的英译研究--以《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路壮剧从民间故事中提取创作元素,以歌颂太平盛世、提倡婚恋自由、主张善恶有报等题材为主旨,反映了壮人朴素的是非观和价值取向。积极推动壮剧的英译是保护民族文化、保存民族精神的新形式。
  斯珀伯和威尔逊就格赖斯会话含义学说的立足点——“合作原则”进一步深究,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出发,为语言交际推理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人类语言交际行为包含“明示”和“推理”两部分。“明示”强调说话人如实传递信息意图。“推理”强调听话人根据明示行为,推断信息意图。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找到某一交际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并设法取得最佳关联效果。
  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指导理论,以《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壮汉英对照)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如何使目的语读者更好理解北路壮剧的文化内涵,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首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考量因素是什么?其次,怎样判断译文关联性的强弱?通过借鉴关联理论的要点,本研究从语义、句式、审美、以及文化层面,探究《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英译本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出发,充分考虑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语境效果。译者为使译文在目的语读者认知语境中获得较强关联性,应选择能使目的语读者付出较小努力,并取得较强语境效果的译本。在语义层面,译者运用认知关联原则实现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最大认知。译者运用交际关联原则使目的语读者付出适当的努力并准确理解语义,以实现最佳关联。在句式层面,译者为还原原文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语法规则,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在语言上的艺术享受。在审美层面,译者运用音律、语境、对称结构还原原文在音美、意美、形美上的美学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文化层面,译者面对文化缺失和文化差异,通过在目的语读者认知语境建立关联性,保证原文信息的顺利传递,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本研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北路壮剧的英译展开研究,为壮族典籍的英译开辟新路径。希望能对壮族典籍的英译研究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壮族典籍的英译质量,顺利实现壮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其他文献
副文本(paratext)概念由法国著名文论家Gérard Genette于1987年提出,指的是所有围绕文本主体的边缘性材料。根据副文本相对文本的位置可以分为内文本(如封面、出版商信息、序跋、注释等)和外文本(如采访、日记、信件等)。副文本研究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拓展了翻译文本研究的角度和思路。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总集,也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品,对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文化的意义非凡。《楚辞》英译也一直是我国典籍英译研究的热点话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二语动机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Yashima(2002)提出的国际姿态也逐渐走进二语动机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对国际姿态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D?rnyei,2005)两者关系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仅限于国际姿态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理想二语自我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探索国际姿态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其它两个维度(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之间的关系。此外,前人研究大多证实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机行为之间的显著关系,忽略了验证国际姿态、二语动机自我系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对话和文本当中的词或表达。它们在句法上可以脱离主句而不影响其语法存在,在语义上能够传递程序意义却并不影响命题意义或语义,在语用上通过展现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而实现连贯。总而言之,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在于指示言语间的逻辑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随着语用学的兴起,过去四十年话语标记语在西方语用学界备受关注。语言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连贯法研究,语法—语用研究和关联理论研究。但是在国外相当活跃的话语标记语研究领域,在国内却相对沉寂,并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之一。1989年,谭恩美因发表处女作《喜福会》而一举成名。谭恩美擅长书写母女关系与华裔文化,是出色的中国故事讲述者。其小说主人公大多具有跨越文化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有着中国文化背景或族裔身份。纵观谭恩美之前的作品,创伤已经成为了其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上世纪中国妇女生活的细致刻画,其小说揭露了中国妇女所饱受的痛苦和创伤,也表达了中国妇女寻求平等与自由的诉求。
  《奇幻山谷》是谭恩美在2013年发表的小说,一经出版,便成为年度十大历史小说之一。谭恩美在延续其叙事节奏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全面的语言能力标准。自2018年正式发布以来,CSE在教、学、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SE可运用于学习者自评,而其有效使用的前提是确保量表效度。效度是量表质量的关键,贯穿于量表开发和应用的全过程。即使一份量表已经投入使用,在其应用过程中仍需不断积累效度证据,以进一步验证量表效度和修订量表。现有的效度研究较少涉及CSE在实际应用中的效度,而且一些量表,如CSE自评量表,并未经过大规模的效度验证研究。本研究旨在丰富有限的量表效度研究,着重关注CS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一种文学类型,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重大的存在和研究价值。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本土科幻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一直同外国科幻小说的译介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科幻文学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国内学界对于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关注不多。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翻译史和科幻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对民国时期外国科幻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探究,希望能揭示制约或推动这一时期科幻小说译介的各种因素,以及外国科幻作品的译介对本土科幻文学发展的影响。
  本文
人们认为年报是揭示公司过去一年经营业绩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重要商业文件。致股东信作为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宣传和劝说的性质,是年报的精华并且是报告中阅读量最大的部分。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致股东信中元话语的修辞功能,从而揭示股东信的本质属性。另外,鉴于从元话语与修辞的结合角度对商务文体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选择致股东信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接地了解中美两国公司在使用元话语资源与实现三种不同修辞诉求方面的差异性。
  鉴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将着力解决3个研究问题:(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走出去”只是文化传播的第一步,中国文化想要真正获得国外民众的认同和接受,必须要从简单地“走出去”到深入地“走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文学作品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
  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是读者中心论,任何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之前都拥有先在的理解,即期待视野。跨文化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会对文学翻译产生影响,译者翻译时需充分考虑跨文化读者的接受视角,使译者和读者的视野相融合。
  可接受性是我国文学外译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对于此
本论以《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上的中美洲移民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对中美洲移民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在本论文具体研究中,以中美洲移民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美洲移民在全美甚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对于中美洲移民以及移民政策的态度也大不相同。美国的新闻机构用大篇幅报道中美洲移民问题,但由于政治立场不同,新闻机构传播的信息也不同。由于普通民众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存在局限性,需要借助媒体的报道完善对事件的整体认知,所以美国媒体对中美洲移民的大量报道在影响民意上起着重
摘 要:死刑给犯罪者家属带来的伤害只是死刑无法避免的消极效果之一。顾及死刑对独生子女犯罪人父母的连累而要求废止对独生子女犯罪人适用死刑,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不符合法律公平正义,必然导致人们的异议。尽管刑法中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免于死刑,审判时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也被特殊对待,但是我么无法类推到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出现是国家政策的产物,但是其犯罪责任不应由国家承担。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