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Mζ-Kalirin-7介导突触可塑性在大鼠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调控机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片类药物(Opioids)主要被用于临床麻醉、急慢性痛和癌性痛的治疗。其引发的痛敏效应因与其镇痛初衷相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Opioids的临床使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常用于临床复合麻醉,但多篇文献报道其镇痛作用消除快使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RIH)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Opioids。因此明确RIH发生的关键性分子机理并寻找确切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蛋白激酶Mζ(PKMζ)是非典型PKC家族成员,具有固有活性,其处于持续活化状态是保持突触效能的重要机制。有研究证实,PKMζ调节突触结构重塑和AMPA受体功能诱导并维持突触功能重塑是神经病理性痛和炎性痛中枢敏化的关键环节。Kalirin是一类兴奋性突触神经元胞质内的蛋白分子,在协调树突棘数量、突触发育、学习记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Kalirin-7与AMPA受体信号传导系统关系最为密切。最新研究发现,Kalirin-7也参与了疼痛相关的兴奋性神经突触重塑,介导痛觉信息的储存,形成并巩固痛觉敏化。故我们推测PKMζ通过Kalirin-7介导树突棘结构重塑和AMPA受体功能可能是RIH的发生机制。本研究拟建立大鼠在体切口痛—RIH模型和体外孵育瑞芬太尼模型,探讨PKMζ和Kalirin-7对RIH大鼠脊髓背角兴奋性神经突触结构和功能重塑的分子机理,从而为临床合理有效地防治瑞芬太尼引发痛觉过敏提供新的靶点。目的通过评价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PKMζ活性、Kalirin-7表达和AMPA受体转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瑞芬太尼引发痛觉过敏中的可能机制;通过鞘内注射PKMζ选择性抑制剂ZIP,探讨其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Kalirin-7表达和AMPA受体转运的影响;通过鞘内注射kalirin-7-shRNA基因沉默kalirin-7,探讨其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阈和AMPA受体转运的影响;通过鞘内注射GluA1选择性拮抗剂NASPM,探讨其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阈的影响;通过鞘内注射ZIP和kalirin-7-shRNA抑制PKMζ和Kalirin-7,探讨其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树突棘形态学的影响;探讨PKMζ和Kalirin-7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一雄性SD大鼠44只(240260g),随机分为4组(n=11):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组(切口痛组):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R组(Remifentanil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组(Remifentanil+切口痛组):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于输注前1 d、输注后2 h、6 h、1 d、2 d、3 d、5 d和7 d,每组取7只大鼠分别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于输注后2 d,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并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定PKMζ活性、Kalirin-7表达和AMPA受体转运水平。二雄性SD大鼠66只(240260g),随机分为6组(n=11):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C+Z3组:鞘内注射ZIP 100nmol后即刻开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Z1,Z2,Z3组:分别鞘内注射ZIP 1nmol,10nmol,100nmol后即刻开始输注瑞芬太尼。于输注前1 d、输注后2 h、6 h、1 d、2 d、3 d、5 d和7 d,每组取7只大鼠分别测定PWL和PWT;于输注后2 d,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并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Kalirin-7表达和AMPA受体转运水平。三雄性SD大鼠44只(240260g),随机分为4组(n=11):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C+kalirin-7-shRNA组:鞘内注射kalirin-7-shRNA(10μL;3×108 transducing units[TU]/mL),2周后待转染成功,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kalirin-7-shRNA组:鞘内注射kalirin-7-shRNA(10μL;3×108 transducing units[TU]/mL),2周后待转染成功,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于输注前1 d、输注后2 h、6 h、1 d、2 d、3 d、5 d和7 d,每组取7只大鼠分别测定PWL和PWT;于输注后2 d,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并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KMζ活性和AMPA受体转运水平。四雄性SD大鼠66只(240260g),随机分为6组(n=11):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C+N3组:鞘内注射NASPM 100μg后即刻开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N1,N2,N3组:分别鞘内注射NASPM 1μg,10μg,100μg后即刻开始输注瑞芬太尼。于输注前1 d、输注后2 h、6 h、1 d、2 d、3 d、5 d和7 d,每组取7只大鼠分别测定PWL和PWT;于输注后2 d,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并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AMPA受体转运水平。五雄性SD大鼠16只(240260g),随机分为4组(n=4):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0.1 ml·kg-1·min-1,1h,尾静脉输注;IR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h,尾静脉输注,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IR+ZIP组:瑞芬太尼输注前鞘内注射ZIP 100nmol;IR+kalirin-7-shRNA组:鞘内注射kalirin-7-shRNA(10μL;3×108transducing units[TU]/mL),2周后待转染成功,建立Brennan切口痛模型并输注瑞芬太尼。于输注后2 d,处死全部大鼠并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高尔基染色法测定树突棘的长度和数量。六取出生5-7周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4组(n=4):C组:取脊髓(L4-5),制备脊髓片,人工脑脊液孵育1h;R组:使用含有瑞芬太尼(4 nM)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脊髓片1h;ZIP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4 nM)和ZIP(5μM)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h;kalirin-7-shRNA组:鞘内注射kalirin-7-shRNA(10μL;3×108 transducing units[TU]/mL),2周后待转染成功,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4 nM)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h。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评价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的电生理功能。结果一与C组相比,I、R和IR组的PWT和PWL降低;PKMζ磷酸化水平升高;Kalirin-7表达增多;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增加(P<0.05)。与I组相比,IR组的PWT和PWL显著降低;PKMζ磷酸化水平升高;Kalirin-7表达增多;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增加(P<0.05)。各组GluA2表达和转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与C组比较,IR、Z1、Z2、Z3组的PWT和PWL明显降低;PKMζ磷酸化水平升高;Kalirin-7表达增多;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增加(P<0.05)。与IR组相比,Z2和Z3组的PWT和PWL明显升高,PKMζ磷酸化水平降低;Kalirin-7表达下调;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减少,且存在剂量依赖(P<0.05)。三与C组比较,IR和IR+kalirin-7-shRNA组的PWT和PWL明显降低;PKMζ磷酸化水平升高;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kalirin-7-shRNA组的PWT和PWL明显升高;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减少(P<0.05);但PKMζ磷酸化水平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四与C组比较,IR、N1、N2、N3组的PWT和PWL明显降低;膜/总蛋白中GluA1的表达和转运增加(P<0.05)。与IR组相比,N2和N3组的PWT和PWL明显升高,膜蛋白中GluA1的表达减少,且存在剂量依赖(P<0.05)。五与C组比较,IR、IR+ZIP和IR+kalirin-7-shRNA组的树突棘的数量和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ZIP和IR+kalirin-7-shRNA组的树突棘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少(P<0.05)。六与C组比较,R、ZIP和kalirin-7-shRNA组AMPA-mEPSCs的振幅和频率升高(P<0.05)。与R组比较,ZIP和kalirin-7-shRNA组振幅和频率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可加重切口痛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现象;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PKMζ活性升高、Kalirin-7合成增多及GluA1靶向突触后膜转运增加;抑制脊髓水平PKMζ对大鼠瑞芬太尼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脊髓背角Kalirin-7表达和AMPA受体转运;抑制脊髓水平kalirin-7对大鼠瑞芬太尼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脊髓背角AMPA受体靶向突触后膜转运;抑制脊髓水平GluA1靶向突触后膜转运对大鼠瑞芬太尼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具有预防作用;瑞芬太尼麻醉后可引起脊髓背角PKMζ和Kalirin-7活化,从而调控树突棘结构重塑,可能是RIH发生的关键;瑞芬太尼孵育后可上调PKMζ和Kalirin-7活性,进而介导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突触功能重塑,这可能是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核心机制。
其他文献
<正>目前,新一轮全民普法已全面展开,如何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更好地推动全体公民普遍支持和认同法律、法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夯实社会基础,是司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新课改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教育的一线教师的成长十分值得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改变,需要逐渐由以教
2017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综合各国学者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报告了以下11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解读经典文本,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及其自我调适,全球左翼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甘氨酸受体介导的对视网膜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活动的调制 1.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对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活动调制 谷氨酸是脊椎动
研究背景:骨缺损是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主要由于创伤、感染、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骨肿瘤切除导致,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1986年SchmitzJP等提出临界骨缺损的概念,将
恶性肿瘤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杀手,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癌症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化疗药物存在水溶性差、缺乏选择性、半衰期短等问题,从而
近年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BES)在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BES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水处理、生物传感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基础研究、
海洋污损生物对海上平台和航海设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人类海上经济和军事活动。大量研究发现,海洋生物污损的关键环节是由于污损微生物的附着引起的,因此,研究具有抗微生
<正>2005年迪士尼中国市场的授权金额和零售业绩,较去年分别成长了247%和119%。从2004年9月,迪士尼将商品授权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上海,决定进军中国零售市场,至今一年多,像长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来自于英美法系下英国的《可持续能源法》(2003年)和《美国法典》(节选)。作者在对翻译材料进行分析后,将文本特点归为词汇、句法和语言效果三个层面。经过阐述不同的翻译理论后发现,静态对等理论最适用于翻译此类材料。因此,本报告的所有材料均是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作者根据静态对等理论,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言效果层面着手,结合大量实例,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