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orf140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一大主因。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和高复发等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靶向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其离不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人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多种分子机制。乳腺癌细胞的持续增殖、转移及侵袭过程也受多种因素调控。因此,鉴定新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蛋白,有助于揭示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C9orf140是一个新鉴定的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C9orf140作为新的癌症标记物,其通过促进胃癌、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尽管有文献报道C9orf140在乳腺癌中表达增加,但仍不清楚它是否也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促进癌症发生。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在TCGA数据库中验证了C9orf14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为了验证C9orf140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利用Ed U(5-Ethynyl-2’-deoxyuridine)和CCK8试剂检测C9orf140蛋白水平变化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Ed U细胞增殖检测法结果显示,敲降C9orf140后,处于DNA合成时期的细胞数减少,MCF-7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此外,CCK8结果也显示下调C9orf140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增殖。这些结果表明C9orf140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探究C9orf140是如何调控MCF-7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TAP/MS技术对C9orf140的互作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筛选到一个与细胞增殖相关的互作蛋白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随后利用免疫共沉淀和GST pulldown实验验证了C9orf140与SIRT1存在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确认C9orf140与SIRT1两者的调控关系,本研究对C9orf140进行敲降,结果显示下调C9orf140后,SIRT1的蛋白水平下降,然后通过泛素化实验、MG132和CHX实验发现C9orf140抑制了SIRT1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延长SIRT1蛋白的半衰期,进而稳定SIRT1的蛋白水平。另外,本研究通过对C9orf140质谱结果的分析,结合敲降实验,发现C9orf140调控SIRT1蛋白水平可能依赖于与C9orf140互作的去泛素化酶USP34。为了确认C9orf140是否通过SIRT1来调控细胞增殖。通过敲降C9orf140或SIRT1的实验,发现SIRT1底物c-Myc的下游基因Cyclin B1蛋白表达下降,这提示C9orf140通过稳定SIRT1的蛋白水平来影响Cyclin B1的表达,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并调控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敲降C9orf140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下调C9orf140诱导MCF-7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过表达SIRT1抑制了敲降C9orf140诱导的周期阻滞效应。本研究首次揭示了C9orf140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C9orf140通过与SIRT1的相互作用,稳定SIRT1的蛋白水平来调控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进而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来促进细胞增殖。研究结果表明C9orf14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其有望成为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不但可以引起严重的海水动物弧菌病,阻碍水产养殖经济发展,还可以造成人类细菌性感染,导致腹泻,呕吐,腹部疼痛,恶心和发烧等不良症状,严重时可致死。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与TDH、TRH、TLH、T3SS1,T3SS2,Pir Avp和Pir Bvp等相关。抗生素是防控、消杀副溶血弧菌的传统方法,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养殖场,运输链和销售链,但是,水产品养殖户盲目滥用抗生素
学位
低氧胁迫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造成活性氧的积累,甚至使细胞死亡。植物通过调节自身生命活动来躲避或耐受低氧环境。例如,促进不定根的生长,能源供应管理,开花的控制以及氧化应激反应。乙烯对于植物适应低氧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乙烯信号转录因子ERFVII基因家族能够在低氧胁迫下感受低氧信号并调控下游低氧响应基因表达。另外,低氧胁迫能够诱导植物细胞自噬,清除低氧胁迫下植物细胞过量产生的ROS和受损的蛋
学位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污染玉米、花生、小麦、大麦等作物、饲料和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其在肝脏代谢生成AFB1-8,9-环氧化物(AFB1-8,9-epoxide,AFBO)的反应是激活其毒性的关键反应。由于猪对AFB1较为敏
学位
大豆为人类提供了植物源蛋白质、油类和健康活性物质,也是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豆需求量不断攀升,但我国用于大豆生产的耕地面积却在逐渐减少。通过大幅度提升大豆产量提高大豆自给能力成为一条必选方案。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的基础,而株型是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株型是指特定环境下植株适应性生长的表现,其本质是植物内在基因受环境因子调控的结果,因此系统解析株型形成
学位
在生长发育及应对外界胁迫的过程中,细胞内受损的蛋白和细胞器需要及时被降解,以维持细胞的稳态。为此细胞进化出了复杂而精妙的降解体系,其中两个主要的降解途径就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细胞自噬途径。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需要降解的蛋白首先被泛素分子标记,然后被蛋白酶体识别和快速降解,泛素分子被释放重新利用。作为补充机制,细胞自噬可以对胞内物质,包括蛋白聚集体、蛋白复合物和细胞器等物质进行大量降解,从而促
学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编码基因SLC21/SLCO),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膜吸收转运蛋白,介导内、外源物质的跨细胞膜转运。OATP1B1是重要的OATP家族成员,特异性地表达在人肝脏细胞的窦状隙膜上,在药物的体内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临床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抗生素、抗炎症、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等都是OATP1B
学位
粒重是水稻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近年来也有一批与水稻粒重相关QTL被定位和克隆。但是,环境地域和品种等因素限制导致很多定位到的QTL利用价值不大,真正运用到改良水稻种质的基因很少,所以进一步的定位克隆水稻粒重基因对加快优势基因聚集和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十分必要。本实验利用籼稻种质B91(小粒)及B233(大粒)及两者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分析影响粒重的关键表型性状,通过QTL-seq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栽培水稻分为两个种,分别是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个栽培稻种间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由于存在种间生殖隔离而产生明显的杂种不育现象,从而严重限制了水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S1座位是介导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简称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一个重要遗传位点,该座位同时影响杂种F1后代的雌雄配子不育。研究表明,S1座位是一个复合基因座位,至少需要两个关键基因S1TPR和
学位
剪接因子1型(splicing factor 1,SF1)和U2辅助因子1型(U2 auxiliary factor1,U2AF1)是细胞内重要的剪接因子,在m 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SF1和U2AF1的蛋白水平,影响m RNA的可变剪接。本课题研究表明,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
学位
花是开花植物发育过程中最复杂的器官,花的发育在开花植物的生殖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胚珠是高等植物中的雌性生殖器官,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胚珠主要由内外珠被和胚囊组成,珠被会发育成种皮,胚囊会发育成胚,一个完整的胚珠结构对植物的受精与产生种子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胚珠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胚原基的发育机制,胚早期形态的发生,胚珠特性的控制以及珠被的形态发生。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KNOX基因家族在植物中表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