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都市农业综合体规划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南京汤山翠谷都市农业综合体与江苏海安都市农业综合体规划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农业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城市环境怎么改善及城市边缘区如何统筹协调发展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关注城乡统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兼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都市农业开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中倍受关注的焦点。笔者正是基于本人城市规划学科以及农业院校的背景,提出如何在空间布局层面上建设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论题。  基于对共生理论中城乡统筹的研究和讨论,结合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借鉴综合体的概念,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研究模式,努力构建一个以都市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农业为主导的都市辐射带动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都市农业综合体,从而形成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总结和提出“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特征,即以发展全产业链和全资源旅游化都市农业、搭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平台、服务城乡居民、改善城市边缘区农民生活环境等为目的,具有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复合功能板块、完善三次产业体系等特征,能够优化社会、产业、空间结构,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等综合功能。  2、提出了都市农业综合体的规划模式,包括区位选址、资源分析、发展定位、项目和功能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及生态景观规划、运行机制、效益分析、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形成规划流程及模式结构图。  3、完成了南京汤山翠谷都市农业综合体及海安都市农业综合体的规划实证研究,具体论证了开发规划条件,确立了总体定位和布局思路,确定了空间布局和项目板块的设置,进行了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和项目区域景观生态建设的优化,提出了综合体开发建设的组织管理框架,分析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配以系统的规划图件。通过实证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都市农业综合体概念内涵和理论模式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都市农业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本质就是把城市边缘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融入整个都市区域发展的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城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本次课题研究以"黄石科技会展艺术中心"设计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详细介绍整个设计过程及最终设计成果.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设计方法的思维方式,从设计方法论层面进行反思,以
本文研究当代建筑理论在重新统一后的柏林进行的实践和发展。在当代柏林,功能主义、立体主义和理性主义三种现代建筑设计倾向表现比较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生态建筑在柏林的
随着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以传统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农村小城镇正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其中,基于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带动农村小城镇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大部分人将居住在城市里,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以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1%,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
该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文章从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出发,理清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历史街区保护的目的和要求,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主体,从分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笔者于2001年8月在导师钱锋教授指导下参与的江苏省常熟市体育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这一项目由常熟市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项目负责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本文通过对人民广场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意在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品质,满足社会生活多样化的
江汉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是湖北省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代人口迁移,历史行政区划以及地域环境等的影响,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呈现出混杂性和快速更替性的特点
小户型住宅是我国商品化住宅市场中的类型之一。它满足了一部分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面积虽小但能够将有限的空间资源加以科学配置,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特有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住宅
建筑存在于社会的目的纠缠之中.而建筑学与哲学虽然是各自平行的两个领域,但在理论研究中常常互相成为各自的论据,尤其在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中,当时的源自于哲学的世界观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