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在非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二者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以40%CCL4皮下注射每周2次和高脂饲料复合喂食以获得NAFLD大鼠模型,运用酶法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观察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方法分析肝组织PPARγ和SREBP-1c的表达情况。   结果:   1、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实验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实验组大鼠肝细胞中TNF-α从第2周起就开始有较弱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SREBP-1c早期表达于细胞质中,第2周末即可见棕黄色颗粒此种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强于对照组(p<0.05),至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同时大部分细胞核也呈阳性着色(p<0.05)。而实验组PPARγ在4周末表达方开始增强,肝细胞质中棕黄色颗粒增多。随着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加重,PPARγ表达增强,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p<0.05)。   5、RT-PCR检测到2周末实验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 mRNA转录开始增多,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T-PCR检测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情况发现:实验组各组间PPARγ mRNA从4周开始表达增加,此时mRNA转录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随着脂肪肝造模时间延长,炎症坏死逐渐明显,肝损害逐渐加重。实验组大鼠ALT、AST、TG及TC逐渐升高,血清TNF-α亦呈上升趋势。统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与ALT、AST、TG、T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5;0.863、P<0.05;0.356、P<0.05;0.786、P<0.05。相关性分析RT-PCR结果发现SREBP-1c、PPAR.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1,P<0.05。进一步分析SREBP-1c、PPARγ的RT-PCR.结果与血清TNF-α结果亦呈正相关,TNF-α与SREBP-1c、PPAR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03(P<0.05)。   结论:   1、PPARγ和SREBP-1c、TNF-α可作为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2、PPARγ和SREBP-1c与肝细胞病变程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关系,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并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提示抑制PPARγ和SREBP-1c的不适当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推测SREBP-1c与PPARγ也参与了炎症坏死,抑制其表达可能抑制了细胞对多种炎症刺激的反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从那时起,寿光担当起了“领跑者”的角色.去年以来,因为众多的竞争者,“寿光菜”在外市场占有量下滑.为了让“
期刊
前言:胃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腹膜转移是限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成功率的瓶颈,也是最常见的复发形式,是胃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正常的腹膜是由单层间皮细胞及其下方的细胞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