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合子His348Gln、Cys329Gly导致的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两个由纯合子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诊断和分子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检测两个家系先症者及其相关家族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凝血因子Ⅱ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Ⅱactivity,FⅡ∶C)、凝血因子Ⅴ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Ⅴactivity,FⅤ∶C)、凝血因子Ⅶ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Ⅶactivity,FⅦ∶C)、凝血因子Ⅶ抗原(coagulationfactorⅦantigen,FⅦ∶Ag)含量和凝血因子Ⅹ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Ⅹactivity,FⅩ∶C)等指标,结合临床表现以明确临床诊断。采用Sanger一代测序法对先症者F7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进行片段扩增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W软件对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进行分析,同时分别用PolyPhen-2、SIFT和MutationTaster等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利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FⅦ蛋白模型野生型和突变型局部空间构型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结果:
  家系1:先症者为48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反复鼻出血,表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1的PT为31.2s/13.6s,明显延长;FⅦ∶C和FⅦ∶Ag分别为4%和6%,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先证者母亲、父亲、大姐、二姐和哥哥PT值均稍延长;FⅦ∶C和FⅦ∶Ag均下降至正常对照的一半左右。其二姐夫和外甥女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家系成员的其他相关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224T>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p.His348Gln,其母亲、父亲、大姐、二姐和哥哥均存在c.1224T>G杂合错义突变。保守性分析显示,His348位点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PolyPhen-2和SIFT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可大概率地存在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蛋白模型分析显示,该突变位点可导致His348和Thr359以及Gly360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减少,从而通过影响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蛋白活性受损。
  家系2:先证者为63岁男性,术前检测发现PT为36.1s/13.6s,明显延长,FⅦ∶C为2%,显著降低;FⅦ∶Ag为89%,在正常参考范围;家系中其余8位成员PT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FⅦ∶C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其他相关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165T>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p.Cys329Gly,8位家系相关成员的F7基因相同片段序列分析均显示c.1165T>G杂合错义突变。保守性分析显示,Cys329位点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两种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和MutationTaster)都提示该突变可大概率地引起蛋白功能变化,具有致病性;蛋白模型分析显示,突变后Gly329位点与Cys310位点之间二硫键消失,周边静电磁场发生改变。
  结论:
  先症者1的F7基因存在c.1224T>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p.His348Gln,该突变位点分别来自其姑表近亲婚配的父母,是导致FⅦ∶C和FⅦ∶Ag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突变可导致His348与Thr359以及Gly360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减少,从而可能通过影响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蛋白活性受损。
  先症者2的F7基因存在c.1165T>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p.Cys329Gly,该突变位点也分别来自其姨表近亲婚配的父母,并与FⅦ∶C降低有关;该突变可导致Gly329位和Cys310位之间的二硫键消失,使周围静电磁场发生改变,从而引起FⅦ∶C降低。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应急救援的频次逐年增多,如何更快的展开救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尤其是现如今医疗救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设备,因此,如何保障应急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快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检测,确定方案,使之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应急救援中去,是医学工程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出现故障后是对设备进行维修还是更新,依赖于对设备进行全面快速地评价。基于以上背景,课题组
学位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最佳的注射方案。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96名,分为3组。A组,注射造影剂40ml,生理盐水20ml;B组,注射造影剂50ml,生理盐水20ml;C组,注射造影剂60ml,生理盐水20ml。每组先进行平扫,然后注射造影剂后再扫描一次,将两次所得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
学位
CT重建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中,其中重建质量、重建速度和辐射剂量等是最重要的问题。压缩感知作为信息重建技术之一,有望实现低剂量、高精准快速成像;另外,金属伪影是CT最常见的临床伪影之一,校正金属伪影是CT重建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改进CT重建技术。  首先,本文基于压缩感知重建算法,将NESTA算法应用到CT重建,该算法的关键创新点在于优化目标函数时,
如今,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将级联酶系统整合进人能够自主复制的微生物中以形成微生物工厂的概念,为生物合成多种化合物提供了广泛的新方法以及创新性的平台。然而异源代谢通路在原核底盘微生物中的细胞内酶共聚化效应通常受到限制,这会导致酶和底物在区域化范围内的浓度较低,进而可能会限制代谢通路的生产效率。因此,多项研究均将目标集中在重新排布细胞内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异源通路代谢酶的共聚化,增
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Hepc与Ret-He在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中的价值,以期为IDA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指标。  方法:  1、严格按纳入和排除条件,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D患者81例,IDA患者124例,健康对照组91例,共296人。标本均为临床验后留样,不影响临床工作,留样前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本院伦理委员
学位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提高医院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应用价值。  方法:  (1)选择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作为实验研究案例,统计未实施CQI之前,该医院2013年、2015年医疗设备合格率、设备维修费用;从该院随机抽取100名患者,100名医生,分别进行设备使用满意度评分调查。  (2)提出全员参与的CQI假设,利用改进工具(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征以及当前医疗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老龄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征和医疗服务的供给状态,并通过对当前老龄人口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人口医疗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期补充当前国内学术界在老龄人口医疗服务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本文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
背景与目的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从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已经从传统常规放射治疗走向精确放射治疗时代了。IMRT是固定野的调强方式,它在机架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MLC位置的改变以及子野权重的调制,从而实现调强的目的。而VMAT是一种新型的IMRT方式,它是一种弧形多角度放疗的技术,能够实现在机架的旋转
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中,获得人体及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学信息主要依赖于各类成像技术。生物组织扩散光学成像对于从微米到厘米层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可视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空间频域成像技术SFDI(SpatialFrequencyDomainImaging)是一种全新的非接触、无损、大视场定量成像技术,能够快速解析出浑浊介质(如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在空
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对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液体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起着关键作用。当凝血因子或抗凝因子发生缺陷,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出血或血栓形成性疾病。凝血酶原缺陷症(Prothrombindeficiency)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2000000,其病因是由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1.2的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factorⅡ,FⅡ)基因突变,引起F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