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视角下大别山地区村庄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影响的深入,中国的城乡社会转型的矛盾也不断的加深,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地区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的转变,将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五个方面的规划内容,确立了村庄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规划类型在规划体系中的法定地位。国内以往“偏向城市”的规划技术倾向开始出现变化,各地开始对村庄规划编制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但是,由于长期“偏向城市”的规划技术路径的惯性、乡村发展超常规的特殊复杂性与实地调研的严重缺乏等因素,村庄规划编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别山地区是我们国家的贫困连绵山区,传统村落的单一、同质格局逐渐分化,村庄自身各项要素已经由“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组合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地域文化、建筑风貌等方面。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分化的加剧,使得乡村地区村庄功能与性质向多元化方向演绎。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与影响制约下,侧重城镇化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相对健全,而村庄规划编制方面则比较薄弱,未有深入系统性的研究。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编制过程、实施管理四个方面还不健全,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这需要人们重新认识乡村,以此来分析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乡村地区村庄的发展特征,基于乡村视角下提出更加适合大别山地区村庄发展的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体系,以期对大别山地区村庄的规划编制提供很好的借鉴。第一章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确定研究内容和范围,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阐述乡村视角下村庄规划特征与内涵。第二章对国内外村庄规划编制方面的研究实践与理论进行综述,分析研究发达国家村庄编制的经验借鉴,并对国内的村庄规划编制理论进行总结。第三章系统分析我国村庄建设发展历程、村庄规划编制进程,进而总结出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在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编制过程和实施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基于乡村视角对大别山地区村庄发展的概况、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村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大别山地区村庄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多元产业的发展、用地集约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文脉的传承、居住品质的提升。第五章重点提出乡村视角下大别山地区村庄规划编制需从规划编制思路与原则的明晰、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的完善、编制内容的延伸、编制过程技术策略的提升、管理实施的合理化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以适应当今村庄的发展需求。第六章以大别山地区湖北省大悟县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专题中的县域村庄体系规划和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庄的规划设计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村庄规划编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例证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内容、编制过程、实施管理几方面在实际项目中的创新点进行阐述。以期能借助本次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当前的村庄规划编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借鉴。
其他文献
城际轨道交通具有技术和经济双重优势,成为影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城际轨道交通影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并运用日本东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随着数字化的标准进行改善,我国的有线电视逐步迈向了统一以及得到了发展前景,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有线电视走向了实质性的发展,数字电
期刊
文章对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报考与招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实践地点、实践类别、实践基地、学位
<正> 一、"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见解的提出王安石一生的为人和行为,严肃深沉,其诗其文,也都深刻精到,而无草率苟且之作。比之其同时代的苏轼,他性格中似乎略少一些浪漫潇洒
<正> 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各种冲突改变了面孔。西方各国现在参与执行的局部战争愈来愈多,因而,在北约名义下聚到一起的五国(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参谋部确定
本文从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和完善需要关注的问题出发,包括控制主体、制约因素、创造良好内控环境、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变被动内控为主动内控、其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等几个方面,以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使得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也相对应的发生变化,笔者就这些变化进行简单论述,为会计人员在使用会计科目时带来方便。
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弃妇、淑女、悍妇、和亲女性、妓女等这些悲剧女性是存在着差异的。中国社会的封建时期最长,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最深,中国女子的灾难也就最重。相对于中国女
汉代服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示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是汉代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体现了汉民族的艺术审美情趣,对于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