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误分析汉韩程度副词“更”和“?”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将对韩国留学生汉语程度副词“更”的习得的偏误分析以及汉语程度副词“更”与韩语程度副词“?”的对比等研究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罗列出韩国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更”的偏误类型,并分析韩国留学生产生这几种常见偏误的原因。
  随后,我们将在第二章基础上,上升到语法理论的高度,分别分析汉语程度副词“更”和韩语程度副词“()”的语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并对两者在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找出两字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最后,我们将针对韩国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更”提出教学建议,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从教师的角度设计针对韩国学习者的教学模型。
其他文献
毛泽东与梁漱溟,他们就如何“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等问题发生过多次论争,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具有某种典型的意义,他们之间的论争也就不是普通的意见分歧,而是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一个典型的缩影,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交融和会通的缩影。毛泽东主张对于古代文化要分清精华和糟粕,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梁漱溟对追求自我人格完美执着得近乎偏执,这是他后来与毛泽东发生争执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和梁漱溟
随着政治哲学逐渐成为显学,国内学术界意识到了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性,并开始系统研究与梳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政治哲学思想。本文将立足于《论犹太人问题》这一文本,系统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论犹太人问题》中的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基础。一方面,欧洲犹太人问题历史十分悠久,尤其德国的犹太人问题格外激化,从而引起了德国学者对犹太人问题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
本文对战国中晚期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以下简称《清华简(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与汇释,重点对第五辑中的动词进行了区分确定,分析所确定动词的字形的关系,确定义项,汇总例证及各家之言,以期对《清华简(伍)》中的动词进行详细的说明。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五辑共包括6部文献作品,分别为《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於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於三寿》。动词一直为学界的研究重点
学位
随着大陆与台湾民众交往的日益密切,“汉语热”在国际上的逐渐升温,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差异造成的不便;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中文信息处理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我们对汉字字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化整理。大陆与台湾现行汉字字形的对比分析是两岸汉字字形统一的前提,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两岸现行的规范汉字表中次常用字字形进行逐一对比,统计二者的相同字形、相似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以下简称《清华简(叁)》)是记录战国中晚期的重要文献资料,共收入六篇文献,分别是《说命》《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和《赤鹄之集汤之屋》。有的见於传世文献,有的则为逸篇。因此对於清华简的释读不仅可以正误补阙现有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於语言文字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清华简(叁)》中的动词为研究对象,穷尽式地将其作出整理,以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
学位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小说中蕴含着死亡、暴力、信仰等因素。她创作风格的怪诞,让她的作品一度饱受争议,但随着对作者及其创作的深入研究,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接受甚至赞誉。奥康纳的作品之所以久经不衰,来源于奥康纳对于时代、对于生活、对于人类生存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与19世纪克尔凯郭尔代表的存在主义神学存在着高度的共通之处。克尔凯郭尔一生都在神学视角下探
学位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在1957年因处女作《暖帘》一举成名,成为了文坛一颗闪闪发光的新星。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山崎一直从事着记者的工作,也正是由于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既为她日后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又培养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些都对日后的创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女性作家的山崎丰子不单单围绕着女性本身进行叙述,而是将笔触伸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得名“平民作家”。从大阪
学位
哈维尔·塞尔卡斯是西班牙内战后“第三代”作家的代表之一,长篇小说《骗子》出版于2014年,延续其“非虚构”创作风格,讲述了西班牙著名骗子恩里克·马尔科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本文以《骗子》为研究对象,解读主人公马尔科这一被语言建构的伪英雄形象的形成机制;在分析其与堂吉诃德对话性互文的过程中,总结“说谎者”的行为特征与原因,并阐释西班牙后现代社会历史语境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论文共分为绪论、四个独立章
本文的研究属于文艺学原理中的文艺发展论问题。  何谓主义?主义不是思想游戏,而是指带有价值论断的社会化思想言论。20世纪堪说是一个主义自觉的世纪,种种主义为文艺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有别于近代思想话语纯理论、纯思辨、纯学科化的特点,主义是在与社会、民族、学科,尤其是在与文艺的互动中生成的,其核心问题在于诊治现代性的病症,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性。  秉承论从史出的研究原则,发现,如将世界文学史以20
学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康德审丑问题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保尔·盖耶的《康德论审丑的纯粹性》(Kant on the Purity of Ugly)一文,探讨在康德美学体系中“审丑”的可能性及其历史影响。  盖耶用康德鉴赏判断理论解释审丑,从纯粹鉴赏判断的角度来取消了纯粹审丑判断的可能性,认为审丑体验是混杂着生理、实践或道德判断。其依据在于,对象的纯粹审美反应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