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光感受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228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成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所需的微环境,为临床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无菌条件下自5位健康成年自愿骨髓捐赠者髂前上棘采集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获得BMSCs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培养传代至第3代的BMSCs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将第3代的BMSCs以含10%FBS的DMEM-LG培养基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三种因子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对照组不用任何因子诱导,只用含10%FBS的DMEM-LG培养基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诱导后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情况,连续检测不同诱导时间巢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当诱导至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时更换诱导因子,向培养基中加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牛磺酸(Taurine)进行第二阶段诱导2w,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视紫红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诱导BMSCs第3d开始免疫细胞化学能检测到巢蛋白表达,第12d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达(90.9±2.6)%, 14d时巢蛋白阳性率减低为(75.5±3.7)%。微管相关蛋白-2在诱导第6d检测到阳性表达。第12d诱导因子更换为PEDF及Taurine继续诱导2w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到有视紫红质表达,第2w视紫红质阳性率为(20.7±3.8)%,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视紫红质表达。在诱导第2w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诱导细胞有视紫红质表达;对照组未见视紫红质表达。结论:体外采用分阶段诱导BMSCs,第一阶段应用因子bFGF、EGF及BDNF进行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BMSCs能够成功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呈现神经元细胞样形态,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及神经元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第二阶段应用因子PEDF和Taurine能在体外诱导BMSCs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结果显示BMSCs在体外特定微环境的作用下能够向表达光感受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细胞方向分化,表明分化的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光感受器细胞类似特征。这为临床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需要研究和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形态.单元教学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着力点.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的结构化单元呢?可通过“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桥梁,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不断改进实验,经历“初探究—再探究—又探究”的过程,层层深入,尝试从多个角度
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还要注重各种效应曲线带给课堂教学的启示,使得学科的课堂教学效能事半功倍,使得学生的学科核心素
焦家金矿充填系统所设计的立式砂仓是属加拿大克尔—艾迪生(Kerr—Addison)类型,是混凝土半球形底部结构,高径比为1.85:1。旋流分级脱泥后的沉砂落入砂仓,并沉淀成饱和层砂。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以较少的物质与能源消耗来获取所需实验信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产生的污染小、投入的成本低,是在常规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延伸.不同时期的
科学思维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
研究背景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鼻窦及中鼻道,临床表现为局部鼻腔粘膜水肿及半透明隆起,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易复发。其病理学特点包括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基底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学生根据研究兴趣,运用显色法、比色法、传感器测量法、虚拟实验法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通过问题探讨、自主分析、智慧分享,可以提高
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加入反思环节,设计覆盖科学本质问题和活用科学史等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