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生产要素,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撂荒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抛荒,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最佳的土地流转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也能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保护农民的主体利益。因此,合理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选择最佳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从武汉市和鄂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因素,并对农户、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模式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研究结果总结概括,结合实地调研武汉城市圈土地流转的数据,本文选取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禀赋、土地产权安全程度、流转市场规范性和经济利益因素六个方面作为影响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模式的因素,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模式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程度、土地流转规模、土地流转约定形式和土地租金四个变量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到宅基地的距离、土地流转约定形式和土地租金四个变量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存在显著性影响;农户户主年龄、土地流转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土地流转约定形式、是否存在中介、土地租金和非农收入比重七个变量对农户选择转包模式存在显著性影响。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武汉市和鄂州市的发展现状,从合理运用土地流转模式和推进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向更高级流转模式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土地流转应坚持农户自愿原则,合理定位政府和村集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角色;  (2)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农地流转模式机制;  (3)政府加强对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的支持;  (4)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保护农民利益;  (5)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创办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其他文献
十年前读《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高度赞美了普里什文。赞美他是俄罗斯语言的百草,顺着那束光,我淘到普里什文五大本自然史文集:《鸟儿不惊的地方》《恶老头的锁链》《人参》《大自然的日历》《大地的眼睛》,太诗意太浩瀚了,足以颠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堡垒。我是埋头的海绵,九头九爪万千眼睛,横贯俄罗斯荒野深处,仍兴味十足。那些懵懂的食粮,封存于记忆的窑坊,今日重读,真有一粒粒发酵的快感,醇香冽冽。  普里什文
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活的核心活动就是学习,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体验、快乐学习、学有所获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业指导是
2020年2月10日,福建艺达响应“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推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的政策,各部门认真执行到位,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
期刊
肝脏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55%~72%~[1]。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出现之前,手术是GIST主要
90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何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有效地在90后大学生
当代高校教育的日益大众化趋势下,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知识与实践技能有着严格的高标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复杂特征与其环境环境进行一定的研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工具的变革就是前进的标志.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剧,反观社会居民的幸福感并没有与
而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范围不断拓展,逐步构建起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些新的变化也冲击着仍推行于事业机关的养老保障机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事业机关的养老保障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适应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竞争力和就业能力,更应具有自主创业能力.本论文借
高年级的音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目前高年级音乐课的普遍现象,通过寻找音乐共鸣、注重及时评价、多元考评机制、拓展课外舞台、开发学习潜力等多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