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目前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再发密切相关。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病变不仅仅局限于血管狭窄处,很多是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因此,影响颈动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已成为脑卒中领域关注焦点。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超家族,其主要功能是降解和再塑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维持动态平衡。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metalloproteinase-7,MMP-7)是MMPs家族中活性最强的一员,可降解Ⅳ型胶原、明胶、弹力素、层粘连蛋白、纤粘连蛋白等ECM成分,并且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增多相关,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破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7是一种巨噬细胞源性的分泌型的蛋白水解酶,因此研究血清MMP-7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MMP-7表达的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研究发现MMP-7基因启动子区-181A/G多态性可影响启动子转录活性,并且与多种肿瘤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目前,颈动脉易损斑块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是脑卒中领域的热点。MMP-7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仍较少,尤其是MMP-7-181A/G多态性是否与颈动脉易损斑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1.研究MMP-7血清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2.探讨MMP-7-181A/G多态性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并分析MMP-7基因启动子区-181位点不同基因型与MMP-7血清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连续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定义颈动脉斑块及其分类标准,将颈动脉斑块呈无回声、低回的患者纳入易损斑块组(n=118),颈动脉B超呈高回声的患者纳入稳定斑块组(n=385)。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于入院第二天清晨采集两组患者肘静脉血2管共4ml,一管以EDTA-Na2抗凝,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另一管不加抗凝剂,高速离心后收集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MMP-7水平,并且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两组患者MMP-7基因启动子-181A/G多态性。取部分PCR扩增产物作DNA序列测定,验证PCR-RFLP实验方法的可靠性。所有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空腹血糖、血压、合并疾病及药物治疗等AS影响因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间血清MMP-7水平比较可见易损斑块组血清MMP-7水平为19.31±8.10μg/L,稳定斑块组为14.98±4.97μg/L,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0)。
3.颈动脉稳定性斑块组、易损斑块组MMP-7基因型分布,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研究对象来自同一群体(χ2=0.025,P=0.875)。易损斑块组AG+GG基因型频率与稳定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OR=1.81),易损斑块组G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稳定斑块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29,OR=1.71)。
4.通过比较MMP-7血清水平与-181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之间关系,发现研究对象总体中AG+GG基因型的血清MMP-7水平较AA基因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01)。进一步按斑块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易损斑块组内AG+GG基因型的血清水平23.61±10.07μg/L,AA基因型为18.09±7.05μ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而稳定斑块组内AG+GG基因型的血清水平较AA基因型组略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51,P=0.52)。
结论:
1.血清MMP-7水平可能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倾向有关。
2.MMP-7-181A/G多态性可能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病的风险相关,其中-181G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独立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