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大雅 既明且哲——扬雄思想及人生形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借用多学科理论,全面把握扬雄经验理性主义与道德独断主义兼杂的思想特征和智识型人生形态特征,努力挟发二者之问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扬雄思想和生命形态作出非线性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生动的扬雄形象,并进而尝试在中国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实现对此形象的定位。 本文认为,扬雄的一生,走的是一条熔德性、智性于一体的“智识型”人生道路。他之所以走上这样一条道路,既是他综合考虑自身理想兴趣和时势环境等内外部条件后自觉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他的个性化思想所决定的。 扬雄相信“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所以他十分重视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增进人的德性,认为只有如此才可能达至成人、成贤甚至成圣的境界。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就应该由圣贤来实行统治,这种统治必须是儒家式的仁政和德治。同时他还根据天道有因有革、与时损益的理念,认为历史也是盛衰替易、不断发展变化的。可惜很不幸,他发现自己所处身的时代偏偏就正是一个并不适宜于贤智驰骋的末世,所以,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更出于捍卫“圣人之道”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自己源于天性的对知识的特别兴趣,他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倾其一生以从事可能使其名垂永久的著述事业。 扬雄的思想明显呈现出一种经验理性主义与道德独断主义交相辉映的奇特光辉。而且,这两种光彩在这道光束中的构成比例还有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寻检扬雄在不同时期的著作,考察其思想本身特征一—而不仅仅是内容——的演化轨迹,可以把扬雄的思想特征演化历程划分为以下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以发扬蹈厉、夸诞纵逸为主要特征的早年阶段,以冥思玄想、严整抽象为主要特征的中年阶段,以及以庸穆和雅、亲切具体为主要特征的暮年阶段。从早年的相对性情化倾向,经由中年的突出知识化倾向,再到晚年的明显道德化倾向,扬雄的思想,走出了一条曲折而又内在统一的道路。 扬雄的人生形态与其思想上经验理性主义和道德独断主义兼杂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扬雄的性格并不仅仅是如徐复观先生所说的“知识型”的,扬雄的人生形态也并不仅仅是“知识型”的。他的这种知识,是包含了丰富的智性或曰智慧和道德内容的;他的人生,是一种富含道德内容的智性人生——可以叫它“智识型人生”。扬雄的这种“智识型”人生形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个案存在,它的价值,值得我们给予更加充分的估量。 本丈除绪言和结语外,核心部分共三章。第一章分别从天道观和人道观[含人性论、教育修身观、社会政治观、历史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等]两个方面对扬雄的思想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从中发现其思想上经验理性主义与道德独断主义兼杂并具的特点[第二章]。第三章对其“智识型”人生形态特征进行简要描述,并指明扬雄这种智识型人生形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价值。
其他文献
进步主义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后期,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但是旧秩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
通过改造,使现有的等离子弧切割机CutMaster 40 mm具备气刨功能,并改用惰性压缩气体将液态金属吹除,使不锈钢焊接清根过程中不产生渗碳现象.
为了评价结果能动态反映瓦斯爆炸的危险度和安全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通过统合研究煤矿瓦斯爆炸的机理和特征,分析瓦斯爆炸相关因素框架层次关系构建瓦斯爆炸的现实性定量评价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报人和自由主义的一代代表人物,储安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完全被忽略了。在目前的研究成果当中,比较关注的是储安平在主编
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结合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深与加速电压、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开发出焊接工艺参数预测程序,并通过20,50mmm厚304不锈钢电子束焊接试验验证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都很高的工作。基于此笔者对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三级筛网法、GIS空间分析评价法、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
CPR1000核电站换料池燃料组件支撑基座为装料或换料时燃料组件的竖立放置提供基础平面,对燃料组件的平稳放置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支撑基座结构形式、制作精度要求和焊接变形
基于术语集规模小、内容稳定、入度高、访问频率高、具有整体性的特性,提出了术语集冗余预处理.在此之上设计了符合海量资源描述框架(RDF)数据集特性的划分框架.与经典多层次
期刊
对原始儒学与先秦史学进行双向考察是史学史研究的新视角,本文以儒家三大师孔、孟、荀为代表考察了儒学对史学的影响.孔子身处春秋末期,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修《春秋》以实现
为政以廉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他们践行于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廉政措施和手段,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诸多方面于今天的廉政建设不无借鉴与启迪作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