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意文字的字形、其与字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间隐含的造字的秘密长久以来吸引着不少中外学者。汉字便是其中一种典型的、且目前唯一仍然流通的表意文字。文字学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汉语语言文字的传统且特有的研究领域。自从汉字最早的成熟字形甲骨文字在19世纪末被发现以来,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皆试图破解这些神秘的符号。许多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且着手研究了甲骨文字所蕴含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经验认识。然而,由于缺少一个综合的模型与系统的描写分析方法,他们没能很好地概括出这些人类经验的本质、共同点与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近几十年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吸引了不少学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探索。作为一个已经证实的全面的符号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多模态分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结合的产物“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目前在多方面均取得可观的成果。
受到Cheong(2004),Martinec和Salway(2005)与Unsworth(2006)三篇文章的启发,本人将“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个新方法引入对甲骨文字的研究中。本研究主要关注概念意义,包括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是如何通过符号资源来实现的——即字形反映人类经验与字形与字义之间如何联系。在分析中,字形和字义被比作“图片”及其“标题”。每一部分研究的素材为约100个随机抽取的甲骨文字。本研究大体上是定性研究,在必要的地方外加少许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大体相符,反映出甲骨文字的字形很强调人类活动,因“过程”的分量很重。分析亦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远古造字者偏好在字形中通过对事物或活动进行简单“陈列”或“举例”来达到重述字义的效果。
该尝试性的研究证明了所选的新方法与新模型虽不完善但具有可操作性。它在理论上,特别是专业术语方面,对表意文字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在系统功能多模态分析上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