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荒野美学的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社会,大量的“非自然式”景观场景千篇一律,快节奏的生活也使人们机械往返于元素重复、结构统一的空间之中,被聚集归拢的自闭性人工化景观成为了生活的主体,人自然属性被压抑在人性深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反思使荒野美学的缺失逐渐被人们发掘,审美的需求受到关注,回归本源、向往自然的愿望变得强烈。荒野美学景观设计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景观体验,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及生存意识。因此,对荒野美学的研究是景观设计学的必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重拾荒野审美的美学体系,进而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荒野美学的走向实践的路径,建立更符合人类本源审美的景观艺术形态,唤醒人们对荒野的美学共鸣,为荒野美学概念下景观营造的新形态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在研究荒野、荒野思想、荒野景观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荒野及荒野美学的概念,详细阐述了荒野审美在东西方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荒野美学的实践案例。通过对相关理论、发展历程及实践的总结,分析荒野美学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作用关系,探讨其关联性的问题。同时,通过现有的理论研究分析景观中的荒野审美客体元素的来源并结合当代景观设计方法,总结和归纳基于荒野美学的景观建构框架,即首先根据场地内的自然元素、非物质人文元素、物质人文元素等荒野审美要素对园林的荒野、再野化荒野及真实荒野景观类型进行设计定位,由此对应园林荒野设计与营造、保护与修复激发荒野活力的具体营造策略,最后以商洛柞水盘古山庄为作为实践对象,根据对区位概况、自然条件、现实处境及发展机遇提出建立多样化空间格局、赋予空间人文内涵、展现荒野蓬勃生机及实现共生共融的体验环境的表达方法,验证荒野美学景观建构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本次景观设计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荒野美学景观设计理论是建立在美学理论基础上、满足荒野审美特征的景观设计形式。荒野美学下的景观设计以人群需求为导向,景观营造为抓手,目的是对人的产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以美学作为窗口表达人和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实现人、自然和美学的景观共生。(2)荒野美学观念的研究是基于现实社会的审美需求,追溯东西方荒野审美认知发展历程及荒野实践案例分析为荒野美学观念的提出及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顺应审美发展的需求、延续荒野审美历史。(3)荒野美学景观设计理论是建立在美学理论基础上、满足荒野审美特征的景观设计形式,景观中的荒野审美具备展现荒野的美学价值及丰富现代景观的作用,使景观对人的产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表达人和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打破元素重复、结构单一的人工景观,提升景观的辨识度,丰富现代景观的发展,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需求。(4)运用荒野美学的景观建构理论进行设计实践活动,理论指导实践。更为准确地挖掘景观中的荒野美学因子,精准把握设计类型的定位,构建以美学为主导的荒野景观设计研究,获得以展现荒野美学特质的设计目标的设计方案,得出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荒野美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下的景观资源利用方式。审美主体通过对荒野美学的感知、体验、理解进而思索场地所蕴含的人和荒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美学共鸣,带来更丰富的景观审美愉悦感。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中国"年"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提升中国形象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年"文化就会广泛存在并繁荣发展,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中,"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有相同又有不同,本次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让"年"文化不仅要在普通教育中得到凝练,在特殊教育中更要有所发展。
学位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资源和政策不断向乡村倾斜,治理任务骤增且不断下沉基层,加快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村干部行政化。纵观历史,村干部从兼职向行政化转变是客观发生的一个变化趋势,这一现象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行政化的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组织保障,正逐渐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但是,村民自治的体制特性决定了村干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性质不同。因此,村干部的行政化管理方式要与公职人
与一般的学生相比,听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更多挑战,更易出现心理障碍,他们应得到学校、教师的更多关注。班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项学生活动,在工作中与学生的距离较近,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应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听障学生情绪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
期刊
采用问卷法对248名本科院校听障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水平中等偏上,整体发展状况一般;本科院校听障大学生群体坚韧性人格总体水平低于本科院校健听大学生,但明显高于普通高职院校健听大学生;不同性别的听障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无显著性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在挑战维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韧性、投入、控制维度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听障大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上首次提出了新时代的概念。新时代下党和政府对社会稳定、网络舆论、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网络舆论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需要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负面事件很容易成为网上舆情关注的焦点,在网民的持续关注和推波助澜下,会对和谐校园和安全校园的创建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作为我国两大苹果主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一半。苹果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与粮食作物相比苹果具有较高经济收益,同时农户盲目过量施肥问题突出,不利于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1028个苹果园)、采样(247个)分析与文献资料汇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果园养分投入和表观盈余、土壤养
藏猪是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高海拔地区的特有品种。藏猪肉具有口感独特,瘦肉率高等特点,是当前肉类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之一。为了探究藏猪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易地饲养前后藏猪和版纳小耳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并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和加权共表达分析对易地饲养的藏猪和版纳小耳猪肺及心脏组织转录组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比高海拔藏猪易居至低海拔地区一个月后及低海拔版纳
上川口锣鼓技艺是第二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杨凌文化产业的支柱。本课题以中国锣鼓文化为切入点、“上川口锣鼓技艺”为载体,通过对国内外非遗展示馆发展历程的研究,综合社会访谈法、实践研究法和设计表现法等多种方法,提出上川口锣鼓非遗展示馆的建设策略,构建其整体设计体系,以期促进对中国锣鼓文化和上川口锣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国内外非遗展示馆研究历程、实践案例与发展趋势的阐述,分
中国是全球PM2.5浓度高且增长快的国家之一。PM2.5污染对于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均有重要影响,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工业企业的整改、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废除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和禁止秸秆焚烧等。可见,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