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病,临床上通常以骨质疏松和骨的脆性增加,蓝巩膜,牙质形成不全为主要特征,约90%的患者是由I型胶原蛋白合成数量及结构的异常引起。I型胶原蛋白在人体各器官分布广泛,成骨不全患者常表现为皮肤松弛、肌肉薄弱、易骨折等症状,在组织病理特征上常表现为真皮胶原密度降低、肌纤维萎缩变细、骨小梁稀疏、变细等。目前国内外对基于大量样本的成骨不全病理学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成骨不全患者皮肤,骨骼肌及骨组织样本组织切片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研究方法:以0-6岁的50例髋关节脱位患者大腿部位的皮肤、骨骼肌、骨组织活检标本为对照,对相同部位及年龄段的74例成骨不全患者皮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Weigert-VanGieson双染法显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63例骨骼肌组织与107例骨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区分肌纤维及胶原纤维。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构特征,同时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对表皮全层及细胞层厚度、真皮层厚度、真皮乳头层胶原束直径、真皮网状层胶原束直径、真皮层胶原纤维比例、真皮层弹力纤维比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相对量;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骨小梁厚度、骨陷窝直径及密度、松质骨髓腔面积比例、皮质骨骨单位直径、皮质骨中央管直径进行标定与测量,通过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另外,本研究对1例V型成骨不全患者及1例髋关节脱位患者股骨骨组织行透射电镜制片,观察其超微结构差异。结果:1.皮肤组织与对照相比,74例成骨不全患者皮肤组织中15例可见皮肤厚度较低,15例可见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明显稀疏,3例可见皮肤中脂肪组织增多,8例可见弹力纤维增生、片段化,其余样本皮肤结构尚未见明显异常。定量统计表明,成骨不全患者真皮层厚度、真皮网状层胶原束直径、真皮层胶原纤维面积比例明显低于髋关节脱位组,分别为对照组的82.62%,80.40%及87.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皮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厚度及真皮乳头层胶原束直径分别为对照组的92.33%,94.57%,97.85%,但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髋关节脱位对照组弹力纤维面积比例在3-8%之间,成骨不全组中8例真皮层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略见增大,其所占比例在8-11%之间,但二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骨骼肌组织63例成骨不全患者中,34.92%(22/63例)出现或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纤维萎缩、肌间脂肪增生、肌浆溶解,肌纤维粗细不均、变细等病理改变。其中0-1.5岁,3.1-4.5岁组肌纤维密度及4.6-6.0岁组肌纤维直分别为髋关节脱位组的87.65%,85.71%,8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虽均略有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骨组织光镜下,79.44%(85/107例)的成骨不全患者骨组织会出现或部分出现以下不同程度的病理特征异常改变:皮质骨板层状结构不规则,骨胶原排列紊乱、含量降低,骨基质矿化异常,孔隙显著增大,髓腔增大增多;编织骨增多,骨小梁排列紊乱且稀疏、变薄,没有形成完整骨单位的趋势;骨陷窝增大增多,骨陷窝相连,部分可见成骨细胞增多。相对于髋关节脱位对照组,定量参数分析表明成骨不全组骨小梁厚度较对照组下降29.66%,骨陷窝直径增大43.57%,松质骨髓腔面积比例增大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皮质骨骨单位直径、中央管直径分别减少12.29%及13.30%,骨陷窝密度较对照组增大4.64%,但以上三个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V型成骨不全患者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该类型患者骨基质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骨小管较多,骨细胞周围有少量蛋白聚糖聚集。结论:1.成骨不全患者骨组织样本病理异常变化明显,皮肤和骨骼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特征改变。2.本研究首次采用大规模样本进行皮肤、骨骼肌以及骨组织相关参数的定量分析,其量化的差异性病变指标:真皮层厚度、真皮网状层胶原束直径、真皮层胶原纤维面积比例,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骨小梁厚度,骨陷窝直径,松质骨髓腔面积比例等体现了该类疾病的病理特征,可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3.组织病理病变指标与成骨不全的分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等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具有遗传及表型异质性的结缔组织疾病,近几年陆续有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突变可导致罕见的成骨不全。目前成骨不全分型达15种,共涉及15个致病基因,其中约90%的成骨不全患者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COL1A1、COL1A2及IFITM5基因突变所致,不到10%的患者由其余12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成骨不全往往表型更为严重,其致病分子机制常与I型胶原折叠、装配、分泌等过程相关。本课题对课题组前期检测COL1A1,COL1A2及IFITM5基因未发生突变的31例成骨不全样本进行SERPINF1、LEPRE1、PPIB、SERPINH1、FKBP10、OSX、BMP1、TMEM38B、WNT1、PLOD2、CREB3L1、CRTAP等12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旨在筛选出已知的成骨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表型并预测其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提取成骨不全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待检测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经传统Sanger测序分析,利用Mutation Surveyor V4.0.6软件进行测序后突变位点的识别。候选位点经I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以及人类SNP数据库筛选确定。同时分析患者临床表型特征,并利用PolyPhen, Align GVGD,SIFT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应用Swiss PDB Viewer V4.1分析突变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影响。结果:31例成骨不全患者样本的检测表明,6例为WNT1突变,2例为SERPINF1突变,23例在所有检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12个致病基因中尚未发现突变。6例WNT1突变中,4例为复合杂合突变:c.301C>T+c.681C>A(p.Arg101Cys+p.Cys227X)、681C>A+c.1010G>C(p.Cys227X+p.Arg337Pro);c.397G>A+c.677C>T(p.Ala133Thr+p.Ser226Leu);2例为WNT1纯合突变c.677C>T(p.Ser226Leu),c.466delC(p.Arg156Glyfs*43)。2例SERPINF1突变分别为c.907C>T(p.Arg303X)纯合终止突变与c.245246hetdelAG+c.397C>T(Leu83Glnfs*28+p.Gln133X)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表型主要累及长骨及脊柱,软件预测分析后可见各突变位点均可影响编码蛋白功能,并可使编码蛋白3D结构发生功能性改变。结论:WNT1与SERPINF1基因突变在中国成骨不全患者中较为常见,本研究尚未发现其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突变,未发现致病突变的23例成骨不全样本为深入寻找新的成骨不全候选致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学好词汇,就好比建筑材料的充分准备,对以后的建筑起着铺垫的作用。作为母语,词汇的根基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作为非母语,词汇积累对部
自1990年3月至1995年1月应用新癀片治疗带状疱疹40例,总有效率97.5%,该药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目的对两种胸腔引流方式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和评价,为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240例行左上肺切除术
目的研究传统吉祥文字的时代革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法基于新时代、新观念、新思维的语境下,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归纳分析法,从传统吉祥文字的再设计意义、再设
目的针对肺炎患者展开临床治疗护理研究,了解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减少咳嗽、咯痰的效果。旨在优化治疗与护理方式,提升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7月
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血流模式对人流后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块血流的显示情况,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判断人流后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人流
在分析湖北省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指出应培育健全的物流市场体制、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来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从物
我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且近年来老龄化步伐逐年加快,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养老方式及环境已满足不了当今的养老需求。因此,结合当下的科技打造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均行钡餐检查,其中7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06例食管癌钡餐检查显示病变区食管壁僵硬,扩张受限,蠕动减弱,甚至消失,管腔轮廓
从古至今,字体设计和图案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实现字体设计和图案设计的完美搭配,不仅凸显出文字,更能从图案设计中找出设计的主题,二者相互映衬相互支撑,一副完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