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江大叶茶是四川重要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之一,与崇州枇杷茶、古蔺牛皮茶、荥经枇杷茶等地方品种齐名。通过实地调查南江大叶茶树主要分布区域,再根据其群落的自然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8个居群,并从中筛选出外部形态具有代表性的茶树材料(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共52份,对其形态、生化及遗传的多样性展开试验研究,旨在为挖掘南江大叶茶树中的特异资源和选育优质、特色和高产品种提供一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大叶茶树原产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主要分布在N32°00’91 "~N32°27’79",E107°06’24"~E107°45’72",海拔887~1240m的秦巴山区境内。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南江大叶茶树型均为灌木,树姿多为半开张,分枝密度中偏密;叶片多为中叶,叶形以椭圆形居多,叶尖多为渐尖。芽叶以绿色和黄绿色居多,茸毛中等偏多,发芽较密;茶花属中花型,花瓣数较少。果实多为球形和肾形,种子种皮呈棕褐色。观测的各野生居群中,有一个居群保留了花大、花柱长度较长等野生大茶树性状,而其余四个居群的茶树具灌木、柱头3裂、果皮薄较韧等栽培型茶树性状。通过对供试的8居群52份供试茶树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型性状的变异幅度在0.06~42.00之间,平均为7,变异系数在7.00%~18.18%之间,平均为10.94%;多样性指数H’在0.23~1.94之间,平均为1.34。数值性状中,叶长、叶宽及果皮厚度等性状出现明显的遗传差异。供试茶树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0~1.09之间,平均为0.73,其中叶面、叶身、叶缘及种皮色泽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趋近于1或略高于1(国内茶树资源平均值H’为0.96),说明南江大叶茶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丰富。(2)对供试南江大叶茶树2016年春、夏季的新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测试结果表明:8个居群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9.61±0.42%~54.77±0.79%,茶多酚含量为15.78±0.58%~22.30±0.23%,氨基酸含量为 1.90±0.15%~6.87±0.35%,咖啡碱含量为2.65士0.17~3.71±0.24,儿茶素含量为 110.08±0.62~185.6±3.12mg/g,酚氨比(TP/A)值为2.38±0.12~10.41±0.86。根据各居群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配比,初步鉴定其居群D和H可作为高氨基酸育种材料,且居群H酚氨比值低,且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初步推论其适制绿茶。供试南江大叶茶树的春、夏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多样性指数在0.91~1.81之间,平均1.59,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6.27%~41.50%之间,平均18.23%,变异幅度大。各主要生化成分中,氨基酸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达37.87%,变异幅度大,遗传改良潜力大。欧式距离17为阈值,将8个居群及对照福鼎大白茶分为两个组群,两个组群除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3)本研究采用10对SSR引物对52份南江大叶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平均Ne’s基因多样性(H)为0.3315,平均Shanno n’s遗传信息指数(I)为0.4929。南江大叶茶多态信息量(PIC)值在0.3730-0.5006之间,平均为0.4454,呈现中度多态性。(4)本试验研究了八个不同居群,两种不同生长状态的南江大叶茶树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野生型茶树居群的平均H值为0.3442,Ⅰ值为0.5114,PPL为93.54%;而栽培型居群的平均H值为0.3105,Ⅰ值为0.4620,PPL为85.29%。说明野生型茶树居群较栽培型的基因类型更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更高。从遗传变异程度来看,供试茶树居群的基因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1233,居群间基因流(N m)为3.5549,表现出居群间中度的基因流动性,说明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较高,不同区域居群之间的变异程度比较低。(5)本试验采用NTSYS软件UPGMA法将52份茶树材料聚为了 4大类。8个茶树居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8,变化范围为0.0003~0.1229。其中居群C与居群G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03,表明亲缘关系最近;而居群D与居群G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229,亲缘关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