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卫生所的建构逻辑--基于山东青岛移风店镇的农民口述史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移风店镇八位老人的口述材料为基础,同时结合当地档案资料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移风店镇各生产大队卫生所的建设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卫生所的建构逻辑,进一步揭示农村基础医疗体系与国家建构的关系。
  本文主体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生产大队卫生所得以建立的基础条件,国家制定政策加以引导、保障和规范,建设医疗设施、购买医疗设备提供基本需要,进行政治动员号召所需人才;第二部分阐述了在国家夯实基础之后,地方如何接手生产大队卫生所管理,包括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卫生所的日常运行和规范治理等等;最后一部分叙述了生产大队卫生所基本建成之后的结果,医疗资源真正实现下乡,医疗信息拥有上传下达的渠道,农民思想逐渐科学化。
  研究发现,生产大队卫生所之所以能在人民公社时期普遍建立,其建构逻辑主要由以下两点,一是国家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全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由原来集中于城市,逐渐下沉至范围更广阔的农村地区,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中央医疗政策的制定、医疗资金的拨发、医疗药物的供给一步步倾向于农村,农村地区拥有了发展医疗的条件;二是地方医疗资源的动员与整合,若想农村医疗发展完善,仅靠国家力量难以完成,地方需因势利导,动员、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央与地方,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主体,减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生产大队卫生所都无法在全国普遍建立,并产生其至今影响深远的作用。
其他文献
“大跃进”作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次失败的探索活动,就其发动的过程和运动的结果来说,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给当代政治活动以深刻经验教训。然而,仅从运动结果这一单一层面来评判“大跃进”容易对其中很多“创举“产生价值低估,难以准确把握内在逻辑。抛开对“大跃进”运动本身的价值研读,本文从政治传播视角出发,分析宣传画内容对于基层群众政策认知、政治认同以及行动肯定的作用影响。并根据调查得到
生育是政治,政治形塑了生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刚拉开序幕(1949-1977)的二十八年间,中国农村生育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受国家生育政策的支配,也受家庭生育选择的影响,前者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理性,后者体现着家庭理性。两种理性在实践中究竟是一致还是博弈,成为塑造农村人口政治的基本力量。本文基于在四川省矮桥村的口述史调研,着力研究了1949年至1977年间,也就是计划生育被写入国家
大跃进时期是中国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运动较多,尤其集中在农村地区,比如大炼钢铁运动、深耕土地运动、积肥积粪运动等,这些运动深入影响了农民们的生活。而生产队队长作为国家管理农村地区的主要成员,不仅仅受到国家意志的影响,成为国家代理人。同时生产队队长是村庄的当家人,也承担着维护村庄利益的义务。还有生产队队长更是理性营利者,需要考虑自我利益。所以不同的角色要求生产队队长采取不同的行为选择。  以
声音是一种真实、客观存在的现象,却因其“过于常见”而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在传统乡村社会中,所有的声音都自然、和谐的存在着,没有一种声音能够主宰其他声音。集体化时期喇叭进入乡村,通过每天在村里定时响起、较长的放音时间和能够覆盖村落的音量等操作,在村庄中形成了以喇叭为中心的声音景象。集体化时期喇叭得以在乡村存在、运行,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集体化时
本文旨在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问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永久和平制度”(2005年9月19日,《朝韩联合声明》,(2018年4月27日,《板门店宣言》)一直是朝鲜半岛关联各方关心的热点话题,特别是美国小布什总统提出“战争终结宣言”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可能性步骤后,关于半岛永久性和平制度的研究显得更为紧迫。  本文在对“和平”、“机制”等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首先就朝鲜半岛是否
学位
学位
和解是国家间关系中一种典型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国家间互动形式。目前学术界既有的关于国家间和解的研究描述多于诠释、案例多于理论,存在着忽视和解的阶段性特征、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性逻辑等缺陷。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分析国家间和解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国家间和解的发生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它往往肇始于较为强烈的安全关切,是国家在维护国内政治合法性与国家安全之间做出的一种平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为了继承和发扬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思想并进一步根除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沉疴旧病,调整因勃列日涅夫对外过度扩张而致使的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并借此克服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避免核战争所带来的全盘皆输的后果并致力于共同解决新兴的全球性问题,提出了意在推进苏联全面改革的“改革与新思维”。苏联外交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裁军为契机寻求退出美苏冷战;通过与联邦德国的再“缓和”致力于建设欧洲
学位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农民是影响革命走势和国家走势的重要因素,是研究中国农村问题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大跃进运动时期,国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进一步对乡村社会进行政治整合,那么在此过程中取得农民对于人民公社的认同是重要问题。在大跃进运动初期,斜庙生产大队的农民对于人民公社的态度由质疑转变为认同并积极参与到大跃进运动中来,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使得国家政权顺利下渗到乡村社会这一级,重构了乡村
学位
政治动员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完成较大型的工程建设,发动政治动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人力补偿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缺陷,从而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大跃进时期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并为大跃进运动的发展高潮到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政治动员,而有效的政治动员则是基于民众对修水库政策的认可。群体之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