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畲族民间信仰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畲族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畲族聚居地之一的安徽宁国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即是以宁国畲族民间信仰为研究对象,探讨畲族民间信仰在畲族民众迁入宁国之后的变迁。传统时期,受到以汉族为主体的"夷汉"思想的影响,畲族民众在与汉族杂居相处的过程中,多是采借汉民族群众的民间信仰为本民族所利用,畲族民间信仰中较多地蕴含着汉民族民间信仰的因子。作为从迁入地带来的民间信仰,宁国畲族民间信仰同样内含着汉民族民间信仰的因子。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宁国畲族地区的政府为争取经济发展的资源而大力"复兴"畲族传统文化,使得原本处在"隐藏"或是消失状态的畲族文化又重新在畲族民众生活中"活跃"起来。民间信仰作为畲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活于宁国畲族民众的民俗生活中。无论是传统时期的"采借"还是新时期的"复兴",宁国畲族民间信仰都是以当时的社会语境为基础而选择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本文在结构方面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其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田野点概况",其内容主要包括畲族概况和田野点简介。第三章为"宁国畲族凸显性的民间信仰",其内容主要是从祖神信仰、汤氏娘娘信仰及灶神信仰三个方面对畲族凸显性的民间信仰进行描述,指出宁国畲族凸显性的民间信仰处在一种式微的状态。第四章为"宁国畲族非显性的民间信仰",其内容主要是从人生仪礼方面对非显性民间信仰进行描述,指出宁国畲族非显性的民间信仰在民众的生活中日渐消失,甚至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处在一种缺失的状态。第五章为"传统文化’复兴’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其内容主要是对宁国千秋畲族村所采取的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的梳理,指出传统文化的重构,势必会影响到畲族民众对民间信仰的重新理解。这些不仅表现在显性的民间信仰当中,也在隐性的民间信仰当中有所体现。无论是凸显性的还是非显性的民间信仰,笔者认为这都与宁国畲族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与民俗生活世界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关联。第六章为"结语"。尽管宁国畲族民间信仰因为民众的迁徙、族群的互动和国家制度的变迁以及经济的发展而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然而,应该注意到,畲族传统文化的因子一直深藏在宁国畲族民众的血脉之中,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之下,其将会在宁国畲族民众的生活中以一种新的面貌重新显现。
其他文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制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基督教由此进入中国。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后(1858年),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牛庄(今营口)进入东北
1956年 ,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 ,毛泽东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渠道,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是需要学生将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相结合,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
选择性信任是指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同情境对不同信息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并且有区分地选择信任可信任的信息提供者提供的线索。早期,研究发现知识性线索中的信
<正> 我国刑法规范中的非法持有犯罪,是一类在构成要件和证明责任上独具特点的犯罪。然而我国刑法学界目前对这类犯罪研究甚少,这种状况与司法实践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
小学阶段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是基础教育开始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光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提升。在新课
文章从一维地下水运动和渗透力学的角度,分析比较潜水位上升与承压水位下降对岩溶地区透—阻型盖层中阻水层渗透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承压水位下降速度(降速)与下降深度(
阿齐兹·纳萨菲(Aziz Nasafi)是十三世纪波斯苏菲导师,他是库布拉教团导师哈姆亚(Shaykh Sa’d al-Din Hammuya)的弟子,著作颇丰,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影响,作品被翻译成多国
清初回儒刘智是中国伊斯兰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天方性理》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以伊斯兰苏非思想的显化理论为线索而展开,从绝对存在的“一”
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影响深远的实践问题,而且是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青海省的实践证明,只有构建起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