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真经》思想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齐兹·纳萨菲(Aziz Nasafi)是十三世纪波斯苏菲导师,他是库布拉教团导师哈姆亚(Shaykh Sa’d al-Din Hammuya)的弟子,著作颇丰,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影响,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伊斯兰世界流传。他的著作《默格索德·阿格萨》(Maqsad i-Aqsd)意为“最远的目标”,是一部关于苏菲义理和修行的作品。该作品传入中国,由舍蕴善(1630-1710)翻译为《研真经》,并在经堂教育中用作参考读本。《研真经》为当时中国的回族伊斯兰学者提供了思想来源,王岱舆、刘智等人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研真经》的内容。纳萨菲的著作以内容简洁,思想深刻著称,不仅在苏菲义理方面有独特的理念,而且其宗教思想多元宽容。在苏菲修行方面,他认为修行的前提是要践行教法,在完成宗教基本功修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灵的提升。《研真经》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师舍蕴善对纳萨菲波斯文《默格索德》的汉译本,在中国伊斯兰教界流传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舍蕴善译本《研真经》来看,基本上忠实于原文,保留了纳萨菲思想的精髓,并结合当时中国伊斯兰教实际情况,将一小部分内容省略,旨在避免教内纷争。《研真经》共分四卷,全书体系清晰完整,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本论文导论部分对纳萨菲本人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第一部分对《研真经》第一章有关苏菲修行理论及修行方法进行分析。对苏菲潜心修行、脱离俗物、全美自己、回归真主的道路和方法,苏菲修行各个阶段的特点、要求、规范等进行分析阐述。第二部分(论文第二、三、四章)深入分析《研真经》的认主、认圣、认人思想。从认主本然、属性、所为三个角度,以及认主的三个层次即冒受、凭证、开明,系统论述《研真经》的认主学理论。第三章从“代理”和“为圣”两个角度阐述《研真经》对圣人的认识。第四章分析《研真经》有关人的认识,从人肉体的形成和人性的形成,继性,人的升腾以及四海等角度分析《研真经》认人思想。第三部分(论文第五章)对《研真经》神、圣、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主要从真主与圣人的关系、圣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真主与人的关系三方面分别论述。第四部分(结语)总结前文,分析《研真经》在中国的影响以及研究《研真经》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研究纳萨菲的《研真经》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方面,填补了国内对《研真经》思想内容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丰富了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研究,加深了对明清时期伊斯兰思想来源的认识。
其他文献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与其他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具有偏态性、数据获取的困难性以及非系统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信用风险的衡量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通过学习舞蹈,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综合素质。然而,作为普及性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在对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合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如何才能更好的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制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基督教由此进入中国。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后(1858年),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牛庄(今营口)进入东北
1956年 ,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 ,毛泽东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渠道,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是需要学生将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相结合,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
选择性信任是指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同情境对不同信息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并且有区分地选择信任可信任的信息提供者提供的线索。早期,研究发现知识性线索中的信
<正> 我国刑法规范中的非法持有犯罪,是一类在构成要件和证明责任上独具特点的犯罪。然而我国刑法学界目前对这类犯罪研究甚少,这种状况与司法实践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
小学阶段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是基础教育开始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光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提升。在新课
文章从一维地下水运动和渗透力学的角度,分析比较潜水位上升与承压水位下降对岩溶地区透—阻型盖层中阻水层渗透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承压水位下降速度(降速)与下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