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作为从欧洲传来的外来画种,进入中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油画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主体性与集体性力量而对社会思潮产生强烈影响,当推20世纪八十年代期间的青年艺术家的油画创作。回顾这一段从激烈批判“文革”开始到未完成的文化反思近十年的短暂历史,伴随从传统乡村向现代都市转换的艺术社会学语境中,不难发现,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油画创作中呈现出作为公共记忆的“乡土经验”,此种“经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轫性力量,同时贯穿于当代艺术的逶迤历程之中。
以“乡土经验”为核心的青年艺术家油画创作面貌,可以简要概括为四大类型:以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朱毅勇等为代表的“乡土现实主义”;以毛旭辉、张晓刚、周春芽等为代表的“乡土表现主义”;以尚扬、丁方等为代表的“乡土象征主义”;以王沂东、陈逸飞等为代表的“乡土古典主义”。四大类型的提炼与概括是在既有当代艺术史写作关于“乡土现实主义”这一已经流行但并未及深入展开的概念之基础上,将关于“乡土”创作进一步清理与归纳之结果,并为中国当代美术史写作提供一个迥异于流行文本的参照视角。
本文以时间线索为经,以艺术家个案为纬,并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在美术社会学语境中,点面结合地探讨与研究作为公共记忆的“乡土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油画中的历史叙事与逻辑展开。初步揭示这一艺术社会学现象产生的历史、社会与审美根源,进一步讨论其局限性及广泛产生的文化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