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观《吷庵词》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号吷庵,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他在经史、诗词、书画等领域建树颇丰,成就斐然,是一位集大成的学者。然而对于夏敬观的研究,学界大多集中在其词学思想方面,而对其他创作关注甚少。面对夏敬观研究的不足,本文拟在《吷庵词》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考察其生平与词学经历,考证《吷庵词》版本,分析《吷庵词》内容,概括夏氏词学思想在创作中的渗透,并结合前人品评及词坛背景考察其在民国时期的影响和地位。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概述夏敬观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创新点,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夏敬观的生平与词学经历。夏敬观的人生经历按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期,勤奋苦读,参加乡试;青年时期,捐官入职,从政仕进;晚年时期,乱世闲居,潜心治学;古稀时期,往返南京,修纂国史。夏氏作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拜善化皮锡瑞先生治《尚书》,旁及五经,偶涉诗词。1900年正式跟随乡贤文廷式学作词,又与词坛名流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等交流甚密;后期因其专注于诗歌,词学创作渐少,至1930年退居上海后,又重新拈调作词,结社雅集。第二章考究夏敬观《吷庵词》的版本及其存词数量。本章考查《吷庵词》存有记录的版本有丁未本(1907)、民国刻本、康桥画社本、民国二十八年本(1939)、中华书局合刊本(1970)以及晚年手稿本等版本。各版本之间有承继更新的关系。除录词数量外,小序、内容方面也略有出入。本文对各个版本查寻考证,简述各版本收录情况,比较其差异,驳正了《吷庵词》存词五百余首的成说,最后得出《吷庵词》收词三百五十三首,去除其妻左又宜词二首后,存夏词三百五十一首的结论。第三章论述夏敬观词的题材内容。夏词题材广泛,节序时令、羁旅行役、寄赠酬唱、写景纪游、咏物寄怀、哀感时事、题画赠答等均有涉及。在创作时间上,从1900年至1953年,横跨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时期,这长达近五十年之词作熔铸了夏氏个人遭遇,蕴含其深厚情感,具体表现为无奈飘零之慨、浓重的迟暮之叹、沉重的黍离之悲,既是夏氏人生情感的记录,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第四章论述夏敬观词学思想在其《吷庵词》中的渗透。夏氏词学渊源溯源五代,词近《花间》,取法北宋名家;创作原则上强调情致清浅,语言质朴;主张炼句炼意,推敲琢磨;以期达到一种学养深厚、情韵深沉的“词人而兼学人”的词学审美境界。这些无不反映出夏敬观词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的相互影响与巧妙结合,对理解夏氏词学理论和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对称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的双方拥有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的双方拥有不同的密钥.分组密码作为对称密码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混淆和扩散是设计分组密码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分组密码中,S盒起到混淆的作用,线性层起到扩散的作用.线性层的性能取决于两个方面:扩散能力和实现成本,前者往往通过设计MDS矩阵来实现,后者通常通过实现线性层所需
学位
周作人(1885-1967),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的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散文观的形成具有较为复杂的因素。其中,博物学思想对周作人独特的散文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历程展现了其对博物学的学习、运用到内化的过程。无论是中国传统博物学还是西方近现代博物学,都深深地影响了周作人的散文创
学位
常用词及其演变研究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通过研究常用词及其演变发展,既能够发现某种类型的常用词在某一时期的使用状况,还可以发现它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状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上古汉语中的“喜悦”义词语。在语义场理论指导下,本文梳理了上古汉语时期的“喜悦”义词语,从共时角度描写上古汉语时期“喜悦”义词语的使用面貌,从历时角度考察上古汉语时期“喜悦”义词语的发展演变状况,并对演变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加以
学位
水资源能够保障人类基本的生命活动,也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然而,水资源的消耗和高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水资源的利用和废水污染物的合理排放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明确规定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指标约束,为了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对各省份化学需氧量的排放进行合理控制。传统污染物排放效率评价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但是单阶段固定和产出模型,无
学位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独具特色的一种句子类型。它是主谓结构作谓语,从而形成多重主谓结构的句子,是汉语里最常见的重要句式之一。《儿女英雄传》是晚清时期的旗人文康所著的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反映了19世纪晚期的北京口语特点。这一时期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主谓谓语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已基本定型。因此该著作是研究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前辈学者对此己经做过不少卓有成效的工
学位
“(要)不(X)就A,(要)X就B”作为汉语口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式,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凝固性。本文以该构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尝试从认知角度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及其认知机制。该构式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将否定项和肯定项进行整合后产生新的意义,帮助构式义的产生。同时该对举构式又能够对其结构和语义产生压制作用,使得构式义在语用表达时更加精确。又因为该构式在形式上是对举格式,不仅符合汉语语法的要
学位
宋代是传奇小说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宋代传奇小说中,“游历异境故事”占比较大,成为宋代传奇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本文以宋代传奇中的游历异境故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传奇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说明本文所研究“宋代传奇”的文本来源;其次,分析了宋代传奇在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宋代传奇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较少、研究维度狭窄;最后
学位
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是我国篇幅最大的笔记小说集。它的出现,标志着笔记小说在宋代取得了新的发展。此外,由洪迈客观记述、苦心编撰而成的《夷坚志》具有“可资考镜”的重要价值,其中的诸多故事可以作为探究宋代社会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以《夷坚志》中的鬼故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鬼魂形象、故事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文学影响,以加深对宋代社会与文学的认识。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
学位
《续文献通考》是明代学者王圻的代表性著作,是继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后,近代以前唯一一部私人撰写的典制体巨著。其中的《节义考》为王圻首创,记载了关乎社会道德风尚与世人思想情感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等节义之人的事迹。中国古代所延续的记录节义之行的史学传统,宋明以来“忠孝节义”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广泛流行,以及明代官方旌表制度的严格化、士人集团记载节义之行的热情等因素,导致明代编纂节义类人物传记成为风
学位
经由汉末曹魏两晋的发展,诗歌取代辞赋成为文坛的主流,迎来了其又一次创作高潮。引诗之祖的《诗经》入诗是两晋创作的常态。本文以两晋诗歌引《诗经》为研究内容,在详细梳理引用《诗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两晋诗歌引《诗经》的文化背景及引用特色,进而探究引《诗经》对两晋诗歌书写的影响及《诗经》学意义。本文第一章以“两晋时期引《诗经》风气的生成与迁变”为题,旨在厘清两晋诗歌引《诗经》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述了西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