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族蛋白1乙酰化在失血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休克是由于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而液体复苏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证据显示,HMGB1分子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它不仅是当初报道的,脓毒症巨噬细胞释放的晚期介质,也是一种警报素,作为早期介质,参与了创伤、失血性休克等非感染性炎症的发生。同时,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去乙酰化酶SIRT1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缓解缺血再灌注和脓毒症等诱发的多脏器损伤。然而,SIRT1对于HMGB1的去乙酰化调控少见报道,SIRT1-去乙酰化HMGB1信号通路具体到休克这一特殊疾病模型中的研究则相对空白。希望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SIRT1对于HMGB1的去乙酰化调节着手,查明HMGB1的乙酰化在重症失血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分为临床、动物和细胞三个部分。A.在临床研究中收集18名失血性休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中HMGB1的含量,并与同期健康志愿者相对比;同时,对18名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APACHEII评分,Speannan法分析其分值与HMGB1含量峰值的秩次关系。B.在动物研究中采用96只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HS/R)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清及各实质脏器中HMGB1的水平,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时间点(4h)及器官(。肾脏)作为后续研究;检测HS/R后4h时肾脏中HMGB1的核浆分布情况及乙酰化水平;检测HS/R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IRT1的表达和活性,以及与HMGB1的相互作用水平;HMGB1中和抗体与PD对照检测失血性休克后大鼠HMGB1、炎性因子及SIRT1的影响;检测激活SIRT1后对HMGB1核浆分布及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从整体水平上检测激活SIRT1后对大鼠的肾功能、凋亡水平以及整体生存时间的影响。C.细胞学实验中采用HK-2模型,首先探查了不同缺氧-复氧(H/R)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H/R后细胞中HMGB1的核浆分布和乙酰化水平;检测H/R后细胞中SIRT1的表达和活性,以及与HMGB1的相互作用水平;瞬时转染的方法在HK-2细胞中过表达SIRT1和SIRT1H363Y(一种突变体,其中SIRT1的脱乙酰酶结构域中的关键组氨酸被酪氨酸残基H363Y替代),并与正常对照组做对比,以此判断SIRT1对HMGB1的调控水平是否取决于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继而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检测干扰sin1后对H/R刺激后的HK-2细胞中HMGB1的核浆分布及细胞培养上清中含量的影响;采用公司合作设计五个HMGB1赖氨酸残基位点(K28、K29、K30、K90、K177)的乙酰化抗体,以检测SIRT1去乙酰化HMGB1的具体修饰位点;检测PD对H/R后HK-2细胞SIRT1的激动作用,并检测激活SIRT1后对HMGB1核浆分布及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结果:A部分.临床部分研究,发现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中的HMGB1在4h时达到峰值371.6±69.4(ng/mL),此后逐渐回落;而患者血清HMGB1峰值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秩次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r2=0.76。B部分.动物学实验部分,在HS/R后2h,测定了肾、肝、肺、肠组织中的HMGB1的含量均有下降,为了集中探讨脏器中HMGB1的释放与血清中含量变化的关系,选择了病理变化较为明显的肾脏作为研究的对象。4h肾脏组织中的HMGB1总量较Sham组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下降了94.6±11.8(ng/mL),而血清中HMGB1在4h时较Sham组有较大程度的上升,上升了290.4±13.3(ng/mL);在HS/R早期,肾脏总体HMGB1含量减少,与之相反的是细胞浆中HMGB1含量反而增加,而乙酰化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在失血性休克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IRT1表达有所下降,而SIRT1的活性有着更为明显的下降,同时,SIRT1与HMGB1的相互作用增强;采用HMGB1中和抗体虽然可以降低HS/R后大鼠血清中HMGB1的含量及部分炎性因子的水平,然而无法阻止其实质器官细胞中广泛存在的HMGB1核浆移位现象,也无法阻止其释放本身的过程,采用虎杖苷则可以有效逆转;PD能够增加HS/R后大鼠肾脏中的SIRT1表达,并且更能显著改善SIRT1活性;激活SIRT1后,作为警报素的HMGB1乙酰化程度大大减少,并且更多的保留在实质细胞内(在血清中游离的HMGB1减少);同时,激活SIRT1后,大鼠的肾小管凋亡、肾功能都得到了改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C部分.细胞学实验部分,在缺氧6h,复氧2h条件下,HK-2细胞的HMGB1乙酰化水平升高,存在HMGB1由胞核向胞浆,继而向培养液上清移位;当受到缺氧-复氧刺激后,HK-2细胞的SIRT1表达有所下降,而SIRT1的活性有着更为明显的下降,同时,SIRT1与HMGB1的相互作用增强;突变的SIRT1H363Y与野生型SIRT1相比,增加了SIRT1蛋白表达,但SIRT1H363Y不能降低H/R后HK-2细胞中HMGB1乙酰化水平及其向培养液中释放,而野生型过表达SIRT1降低了细胞中HMGB1的释放;用空载体的Con-Si和Sirt1-Si对比,后者有更加明显的增多,其中赖氨酸残基的K90、K177两个位点的乙酰化的变化尤明显;PD能够增加缺氧-复氧刺激的HK-2细胞中的SIRT1表达,并且更能显著改善SIRT1活性;SIRT1的激活抑制了缺氧-复氧刺激的HK-2细胞中HMGB1由胞核-胞浆-上清移位。
  结论:1.失血性休克病人在休克后4h血清中的HMGB1达到了峰值,而峰值数值越高,死亡风险越高。
  2.失血性休克早期时血清HMGB1的升高与它从肾脏等实质脏器细胞中的释放有关,乙酰化促使HMGB1从胞核移位到胞浆,随后主动释放到细胞外。
  3.休克时SIRT1活性(去乙酰化作用)下降,引起HMGB1乙酰化增强,促使其从细胞核移位至胞浆,以及最后的释放。
  4.SIRT1与HMGB1有细胞内有天然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其主要作用是HMGB1赖氨酸残基的K90、K177位点。
  5.失血性休克HMGB1的早期释放带来全身炎症反应和局部脏器的损伤,给予SIRT1的激活剂(PD、SRT1720)可提高肾脏SIRT1的活性,降低HMGB1的乙酰化水平,减少肾脏凋亡和恢复肾功能,延长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因此找到了一个拈抗和调控HMGB1的新靶点,即激活SIRT1,这为重症休克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多肽SIKVAV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生长因子分泌以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肽SIKVAV是否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生长因子分泌以及胶原蛋白合成。  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CCK-8检测多肽SIKVAV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多肽SIKVAV对成纤维细胞纵向迁移的影响;划痕实
学位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ncCMPK2促进结直肠癌增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晚期病人治疗效果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具有重要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组织芯片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lncRNA,并研究其在肿瘤中的功能与机制,以期为结直
学位
目的:  毒品成瘾是一种持久性脑部疾病,其特点是不顾严重的不良后果,仍强迫性攫取药物。可卡因成瘾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可卡因成瘾患者抑郁时消极的情感状态被认为是驱动渴求和复吸毒品的力量,因此缓解滥用者的抑郁症状对戒断毒品至关重要。诸多研究报道抑郁症发生时海马区神经元发生分子、形态等一系列神经可塑性变化。Rac1作为小G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神经元树突棘的形成与维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的肿瘤之一,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仍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寻求肝癌治疗的新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DcR3(decoy receptor3,诱骗受体3,又称TR6),是近年发现的一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