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空间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装冲突从陆地、海洋、空气空间、网络空间扩大到外层空间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这需要国际人道法从规则层面作出及时回应。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国际人道法规则能否适用于外层空间、何时开始使用于外层空间、与同样适用于外层空间的外空条约体系的关系、如何具体适用于外层空间进行了详细讨论,以期望尽可能的澄清外空武装冲突背景下与国际人道法适用相关的所有重要问题。第一章对外空武装冲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可能引起其产生的法律因素、外空军事技术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正是这三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外空武装冲突从科幻小说走向了现实。同时,还对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外层空间的法律基础进行了分析。当前国际法在规制外空军事化和武器化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国际社会虽然为此做出了努力但是就结果而言仍显不足,外空环境保护也为法律的适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外层空间十分必要。同时,习惯国际人道法、国际法院判例以及国际公法学者学说为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外层空间提供了充分法律基础。外空武装冲突开始后,可适用的法律不仅包括国际人道法,也包括联合国外空条约体系。第二章就国际人道法和外空条约体系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之前,根据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武装冲突对条约的影响》草案,分析了哪些外空规则可以在武装冲突中继续适用。随后分析了这些可适用的外空规则会对国际人道法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外层空间法律制度和国际人道法的交叉地带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削弱对外空敌对行动的规制,这时需要使用体系整合原则,以最大程度实现人道主义这一共同价值追求为目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逐项进行分析,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协调。在确定国际人道法可以适用于外层空间的情况下,第三章就国际人道法何时开始适用于外层空间进行了探讨。一般而言,武装冲突的存在是国际人道法适用的前提,为此讨论了三种情况:外空行动存在于既存武装冲突、外空行动单独构成国际性武装冲突、外空行动单独构成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在这三种情况下国际人道法都可以适用于外空。同时认为外空行动不以动能攻击的形式出现时也可以触发国际性或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门槛。此外,当国家以外空行动干涉发生在其他国家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时也可能会导致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外层空间。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了区分原则、比例原则和预防原则在外空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区分原则是国际人道法最基本的原则,可以适用于外层空间武装冲突。在适用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区分民用物体和军事目标、区分人员的身份。它一方面要求根据卫星的性质、用途、目的和位置判断其是否构成军事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区分宇航员、航天技术人员的身份以为其提供保护。由于外层空间主要是无人环境,因此根据比例原则确定攻击的影响时主要考虑对外空物体造成的损坏、破坏以及功能丧失。攻击的影响不仅包括直接影响,比如对卫星、空间站等外空设备造成的直接破坏,还要考虑那些可预见的间接影响,比例原则要求指挥官在攻击军民两用卫星时必须在充分信息和情报的基础上分析预期的军事利益和可能产生的附带损害,只有二者的比例不过分时才能下达攻击命令。考虑到攻击外空设备会产生一系列附带损害,预防原则要求指挥官在进行攻击是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攻击军民两用卫星时,应当慎重选择武器和攻击对象。第六章对其他国际人道法规则如何在外空武装冲突中具体适用进行了分析。国际人道法中的武器规则可以调整外空武器的适用,从而排除使用那些会造成不分皂白攻击的武器,这使得动能反卫星武器成为非法的作战手段。同时,武器规则也为国家评估外空武器的合法性提供了客观标准。国际人道法还专门就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结合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与武装冲突有关的环境保护原则草案》,外层空间武装冲突中的外空环境应当成为评估军事活动是否合法的考虑因素,通过限制敌对行动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以《海牙第五公约》和《海牙第十三公约》为核心的中立规则虽然不可以直接适用于外层空间,但可以调整外空武装冲突,中立规则的适用尤其会对使用卫星和地面基站进行的通信、遥感活动产生影响,这要求中立国应当加强军用物品出口管制,在为交战方提供通信或遥感服务时要防止它们被用于军事用途。随着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外层空间也在解放军的军事行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考虑到国际人道法规则在外层空间的适用所引起的一些问题,这势必会对我国军事利用外层空间产生影响,我国必须从各个层面做好应对措施。
其他文献
龋齿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异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与牙齿表面软硬组织破坏密切相关的主要致龋菌。其产酸能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的脱矿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表面蛋白抗原c(PAc)是一类存在于细菌菌体表面和细胞壁中的糖蛋白,是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可以介导变异链球菌对牙齿表面的蔗糖非依赖性黏附。PAc作为疫苗抗原已被用于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和抑制致龋微生物定植。然而
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离子嵌入型材料等是典型的超浓离子体系,其广泛应用于当今高能量密度能源器件中。因此,对超浓离子体系电化学特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界面离子分布(双电层结构)、传输及电荷转移等是决定电化学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这些方面,超浓离子电化学体系与传统电化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本论文就此开展探究,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离子尺寸效应对于纳米盘电极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纳米化已经成为目前能源器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政治哲学所关切的重要主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既涉及群体的存亡兴衰,又关乎个体的生存境遇与命运。对近代中国而言,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社会的传统群己关系面临着如何向现代转型与变革的艰难选择。作为近代思想的巨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无疑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特别是他关于群己关系的理论,显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将“自由”、“民权”、“群治”、“合群”等大量涉及群己关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复杂疾病,尽管已经开展了大量通过调控兴奋性中毒、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神经细胞保护的临床干预治疗研究,但一些在模式动物实验中获得较好效果的方案在临床转化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同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又因其极短的治疗窗口而难以在大量患者中使用。因此进一步深入解析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损伤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靶
现实空间见证了社会事件发生的事实,但很难提供相关信息实现社会事件发展状态的预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空间已经基本形成。现实个体通过参与社会事件,并在虚拟空间中分享、传播社会事件相关信息,将社会事件映射到虚拟空间中,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增强。虚拟空间记载着事件发生过程,借助虚拟空间中相关信息来量化、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预测社会事件在现实空间的发展状况,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整个互联网传播数据不再是单一的文本数据,而是由多样化形式数据共存,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互联网本质是分享、互动、虚拟、服务,实际上这四项都离不开社交功能,其背后的本质就是“数据的流动”。互联网让数据在人和设备二者之间产生了自由流动,通过数据把世界连接了起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它让人类实现互联,分享信息,发现兴趣,共同受
在欧洲近代认识论的转向之下,康德宗教哲学的逻辑进程展现为康德毕生对自我与上帝之关系的思考。并且,由于存在论在欧洲中世纪以来一直被基督教神学所扮演,形而上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神学形而上学。康德通过对自我认识能力和心灵能力的批判性考察,严格确定了具有曲行性认识的人们所理解的上帝,在批判传统神学形而上学的同时,试图为人们的信仰作出辩护,同时也力图重新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前批判时期,康德虽然初步认识到莱布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体系化课程。大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普遍不成体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掣肘。台湾高校比较多地在学校、学院、学系不同层级上开发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程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学程课程是由不同院系所科目按照内在关联整合开发而成的体系化跨领域课程。由于创新创业活动需要跨领域知识和能力,台湾高校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程课程能更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多面向了解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
水资源危机可能是21世纪人类将要所面临的最大危机。水资源危机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面临着严重的水匮乏和水污染的困扰。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多达数十亿人口的生命、生存和健康问题,也影响到人作为人应当追求幸福的权利和享有尊严生活的权利。因此,从水对于人的生命和生存的根本性意义上讲,有关水的一切问题即有关人的一切问题,将人权与人的享有水的权利相连结,围绕着人的尊严和适足生活所构建的人权法律体系为我们解决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任制度的诸多内容,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宪制规范基础。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引领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任制度从其诞生之初就发挥着彰显国家主权、助力特区善治、满足香港高度自治的民主政治诉求等多方面重要作用。然而,已经实践了20余年的行政长官选任制度也开始不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难以充分体现行政长官宪制地位、选举方式的民主性不足、较难回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