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平等对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但仅仅出现轻微波动就能对我国的经济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且辽宁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掣肘辽宁省发展的关键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努力去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制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尽管中国实施了多种举措,譬如建设新农村、精准扶贫、惠农、乡村振兴等政策,但城乡居民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本文从教育不平等角度切入,深入研究教育不平等对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以城乡居民受到的教育分配不均和整体的教育基尼系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衡量辽宁省教育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在前者们的研究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考察二者的影响机制以及单一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为辽宁省的城乡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对改革开放至今辽宁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近十年内城乡教育投入规模、政府经费和师资力量这三方面对辽宁教育不平等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辽宁省收入差距明显。其次通过对辽宁省2002年至2018年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来衡量辽宁省教育不平等程度,并与全国地区及东北地区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辽宁省教育不平等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再者以多元线性回归为模型基础对教育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教育不平等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论。最后针对政策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建设等政策来加快辽宁省农村地区发展、强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仅要提高辽宁省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东北地区整体发展速度。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应当以稳控农业生产进程及生产成本的方法来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并建立相应的财政支农政策,通过对农村新产业的资金倾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其他文献
路径是通往一定目的的过程。科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对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坚持并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唯物史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关文本著作的分析,采取结构主义方法、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来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因国内经济滞胀,国外深陷越南战争,致使美苏竞争局势逐渐转变为苏攻美守的态势。卡特执政初期“人权外交”政策的提出,促进了美苏70年代缓和关系的发展,随后1978年阿富汗四月革命爆发,亲苏联的人民民主党掌握政权。1979年12月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将阿富汗彻底引向苏联轨道。阿富汗作为拦截共产主义影响外扩的重要缓冲带消失,对美国中东石油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导致70年代美苏缓和关系彻底终
从研究意义、问题挑战、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对策等方面探讨聊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以期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实现对黑恶势力的严厉打击,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法律及相关文件,确定了明确的刑事政策。《关于办理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简称《办理恶势力意见》)发布后,为司法机关的认定提供明确的指导。紧接着《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简称《办理软暴力意见》)发布,更进一步明确了涉“软暴力”的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同时也明确一直作为司法非正式用语的“软暴力”有了“半正式”的地
人体感染邪毒后、正胜邪却,邪毒可由深移浅,正不胜邪亦可逆其道而行之。移毒的结果,既可有效的保护重要脏器组织,亦可反其道而损伤之。痈失治可出现流注,疖可此起彼伏,疗毒可致疗疮走黄,五五丹可提脓,邪热入营可透热转气,移毒现象不胜枚举。笔者仅从以下三方面作以浅议。
期刊
研学旅游是以培养青少年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旅游活动,自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研学旅游发展的政策,也促使全国众多旅游景区争相规划开展这项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属性的活动。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并已建成多家森林公园,但仅依靠传统的观光旅游难以使森林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亟需规划更多不同类型的森林旅游产品来吸引市场的关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需求,物质需求关系到生活质量,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生活品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如今城市的老年人已经不仅局限于物质的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趋之若鹜,因此满足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下政府关注和解决的重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老年人个人的心理需求,关系到每一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本文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石,是审判结果正确性的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诉讼模式的转变,在整个诉讼过程的各个阶段,当事人都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证据收集权的享有与保障也自然更加受到关注。与此同时,社会不断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诉讼。在这些新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的诉讼能力、证据收集能力经常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这就造成证据偏在在如今愈发普遍。掌握证据的优势人群拒绝提供于己不利的证据,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
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以来,我国一直未对本罪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作为本罪构成要件之一,迫切需要围绕该认定问题进行刑法解释。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34件案例进行考察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进而对司法机关认定本罪起到建设性作用。本文提出司法机关在实务案件中认定本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所依据的四种考量因素,即网络数据类、民众生活类、应对措
通过对宋代法律规范与古籍史料记载梳理分析,宋代确实存在遗嘱继承制度,并且在特殊情形下遗嘱继承具有优先于法定继承的效力。在宋代,无论是士大夫等官僚阶层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无论是“户绝”还是非“户绝”家庭都广泛地运用遗嘱来处置家产。宋代对遗嘱继承制度规定了严格的程序,首先,要求立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意思自治,在意志模糊与受威胁状态下订立的遗嘱无效;其次,书面遗嘱必须经过族众同意并签字,尤其是“户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