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表面机械化学能量复合驱动微观去除机理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制造是21世纪制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是衡量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技术。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表面加工技术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包括电信、国防、航天、集成电路、光学制造等领域的高端装备)在高表面精度和无加工损伤两方面的要求,亟需纳米精度的超精密表面制造技术。单晶硅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研发最成熟、产业最完整的半导体材料,其表面加工精度需求已达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纳米级的面型精度,以及趋近于零的表面损伤层。单晶硅的超精密表面制造(如纳米切削、纳米抛光)中,表面材料以延性方式去除,虽然表面/亚表面没有微裂纹产生,但表面仍可能存在由表面水解层(软化层)、杂质嵌入(磨粒残留)和亚表层晶格畸变等组成的多损伤层结构。由于单晶硅表面超高精度加工过程中涉及到多磨粒的反复作用,并且接触面积小,材料去除迅速导致实际的反应过程无法被原位实时监测。此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界面化学作用和外部机械作用的耦合影响,基底原子迁移过程及微区能量耗散行为的表征变得尤其困难,目前的研究尚未对单晶硅表面原子迁移机制以及表面/亚表面微观组织结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为揭示单晶硅材料超精密加工过程中的表面/亚表面损伤机理,进一步丰富机械化学去除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反应介质、摩擦副材料和机械-化学耦合作用对单晶硅表面微观材料去除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建立了表面原子尺度机械化学去除的量化模型及表面原子迁移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提出了机械化学能量复合驱动的单晶硅表面原子级无损伤加工方法。本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机械化学机理和优化单晶硅表面低损伤高效率超精密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该理论将有望扩展到其他半导体、光学材料表面的超精密加工中,甚至能够间接推动国家电子通讯、生物医疗、能源储备、国防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体内容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研究了表面氧化层对单晶硅表面亲疏水性和水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综合考虑表面吸附水膜厚度和结构的粘着力计算模型,揭示了吸附水膜结构对表面摩擦学行为(粘着和摩擦)的影响机制。吸附水膜结构不仅受表面亲疏水性的影响,还与表面物理结构有关,进而影响表面粘着和摩擦行为。在含氧气和水分子的环境下存放,疏水硅表面将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生成含氧层而导致表面亲水化。在疏水表面(Si/H和Sialcohol),固体表面吸附水膜中类固态结构可忽略不计,其表面的粘着行为主要受范德华力和毛细作用力的影响。而在亲水表面(Siair和Si Ox/OH),表面吸附水膜很容易形成类固态水结构,此时表面粘着行为还需考虑分离固态水结构所需的作用力。通过引入系数?用于描述其影响程度,建立了新的粘着力计算模型。(2)考察了晶体结构对单晶硅表面机械去除和机械化学去除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单晶硅表面微观材料去除的各向异性效应及其影响机制。通过修正机械应力辅助的阿仑尼乌斯模型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建立了单晶硅表面机械化学反应量化模型,阐明了外部机械能对机械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机械化学能量耦合机制。单晶硅表面机械化学去除速率和产生的沟槽形状都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效应。Si/Si O2界面各向异性的机械化学去除差异更多地来源于不同原子面密度和层间距导致的不同机械化学反应。机械化学去除产生的沟槽形状由反应前后表面能决定,而材料去除速率则取决于化学反应活化能和外部机械能的共同作用。基于此,建立了单晶硅表面机械化学反应量化模型,将机械化学能量耦合过程简述为:外部机械能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和提供能量到达激活状态两个方面促进水分子辅助单晶硅表面Si-Si键的水解反应,实现基底硅原子的剥离。利用机械能辅助修正的阿仑尼乌斯公式对表面机械化学去除反应速率进行量化拟合,获得表面机械化学反应的活化体积,进而阐明外部机械能对表面机械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表面机械化学能量耦合机制。(3)研究了基底机械损伤层和对磨副材料化学活性对硅表面微观机械化学去除的影响,分别阐明了对界面机械化学反应的影响机制,丰富和扩展了硅表面微观机械化学去除模型。基底表面的机械作用损伤层将显著地影响界面机械化学反应。凸起结构将抑制界面机械化学反应,沟槽结构将促进界面机械化学反应。实验表明机械损伤层对界面机械化学去除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损伤过程中导致的氧化层厚度变化。最表层的含氧层将抑制界面机械化学反应,降低去除效率。除此之外,实验结果表明低化学活性的对磨副材料将抑制界面机械化学反应,该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生成界面键桥的活化能实现的,而在机械能削弱基底Si-Si键断裂所需能量的过程中并无明显区别。(4)分别测定了单晶硅表面产生机械化学去除和机械去除的临界接触压力和临界耗散能。阐明了微观去除界面的能量耗散途径及其占比,揭示了表面原子迁移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表面原子迁移与能量耗散的映射关系。根据热激活理论和界面机械化学键合机制,提出了机械化学能量复合驱动的单晶硅表面原子级无损伤加工方法。环境水分的增加将增加界面Si-O-Si成键数量和降低Si-Si键断裂所需要的能量显著促进界面机械化学反应。循环次数对机械化学去除能量阈值的削弱作用可能归因于划痕区域中的残余能量对后续材料去除过程中机械化学反应能量势垒的降低。计算结果显示单晶硅表面产生机械化学去除的临界能量阈值为机械去除的0.4%,主要归因于机械化学去除中原子级的临界去除体积和大幅降低的反应活化能。机械化学材料去除单位体积所需能量(耗散能/体积)为机械去除的5.6%,其差异主要来源于材料去除与基底晶格损伤消耗的能量差异。结果显示机械化学去除过程基底次表层保持着完整的晶格结构,而机械去除过程基底次表层的非晶化和晶格畸变消耗了大量的摩擦耗散能(~31%)。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械化学复合能量在极大抑制晶格损伤耗散通道的同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能量势垒,提高材料去除的效率,共同实现了去除单位体积所需能量的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我国高速铁路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数千列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总体运行状态良好,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振动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秩序和旅客乘坐舒适性。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含尺度效应的细长结构的非线性屈曲和共振行为,重点讨论了初始缺陷、材料梯度分布、尺度效应等因素对细长微结构的振动特性、屈曲行为、参数不稳定区域以及
乡村旅游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大城市边缘区依靠其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旅游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载体。然而,随
幸福引人类执着求取,人生无处不在追求幸福之中。感性主义幸福论视快乐为幸福,认为幸福在于欲望的满足与快乐的感受。理性主义幸福论则关注幸福与道德的联系,主张幸福是人的
目的:表皮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平衡由多种基因调控。在基因表达调控中,RNA代谢发挥重要作用。RNA代谢,包括mRNA可变剪切、mRNA稳定性以及翻译效率,受Mettl14和Mettl3介导
铁道车辆是一个强非线性系统,主要来源于轮轨接触关系和悬挂元件的非线性环节,可以根据动力学性能要求优化悬挂参数,以满足良好的减振功能,降低轮轨作用力。其中,作为耗散振
随着传统稀有金属矿床的枯竭,煤系伴生金属矿床已备受重视。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接续区,煤中伴生元素的研究也被受到关注,但煤中有益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与富集机理还不
高速列车的服役状态事关重大。轴箱轴承是高速列车走行部的核心零部件,其运营状态直接决定高速列车的整体性能,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国内高速列车走行部
两线圈电感式无线输电系统因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的优点而在电动汽车、轨道式车辆、物料搬运系统、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等多个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两线圈系统的传
颤振是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的控制因素之一。当前基于线性自激气动力的颤振计算只能得到颤振临界风速,而不能获得颤振临界点之后的振幅,将无法满足未来超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