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王府曲本鼓词伍子胥故事流变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伍子胥的故事流传甚广,体裁颇丰。较早记载伍子胥故事各种体裁之一的《吴越春秋》小说,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历史故事之中,伍子胥的故事则作为其中最闪亮的一笔和最精彩的部分。本文将车王府曲本中《左传春秋》(以下简称“左传鼓词”)、《吴越春秋》(以下简称“吴越鼓词”)中所提及的伍子胥故事与《吴越春秋》小说相比较,以考察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这二者所产生的差异进行研究,以便探讨伍子胥故事在整个历史文学发展过程中演变情况,以及产生这种演变的原因之所在。试图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即对伍子胥故事的演变是和历史、时代、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背景因素密切关联着的。这种故事的演变,既反映了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又反映出俗文学鼓词中底层民众思想演变的轨迹。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叙述车王府曲本中左传鼓词、吴越鼓词与《吴越春秋》小说的版本情况。  第二章首先叙述了车王府曲本中左传鼓词、吴越鼓词、《吴越春秋》小说及民间流传的伍子胥故事内容。其次将鼓词与小说中伍子胥故事内容情节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说明民间鼓词曲艺本身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内容情节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探讨了车王府曲本鼓词中伍子胥故事流变轨迹。探寻伍子胥故事中主要故事内容情节及伍子胥形象的来源及其流变情况,即从《左传》、《史记·伍子胥列传》、《吴越春秋》小说、《伍子胥变文》,到车王府曲本左传鼓词、吴越鼓词中伍子胥故事内容情节的增删、人物形象塑造的变化轨迹情况。  第四章通过分析伍子胥故事流变中的文本本身原因和受众社会原因来探寻故事流变产生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探讨了车王府曲本鼓词和《吴越春秋》小说中伍子胥故事情节及形象引起的思想性差异。通过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体现,忠孝义思想的体现,强烈的复仇意识,民间思想的关注四方面展现了鼓词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不同时代社会思想的变迁。  通过以上五个章节的论述,详细剖析了伍子胥故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探索了俗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规律和它反映的底层民众思想。同时,通过对车王府曲本中的左传鼓词、吴越鼓词形式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俗文学说唱文学鼓词在清代逐渐走向繁荣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底层民众民间思想的变化轨迹。
其他文献
该文以文学的功能性为切入点,运用功能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结合西方小说史、小说理论史和具体的阅读经验,对小说文学性的现代嬗变进行一种"中部研究",力图阐明其功能和结构
朱子之学从十三世纪传入日本之后,经过将近四个世纪的接收、内化和发展,终于在江户时代初期成为官方学说,政府不但大力扶持、保护朱子之学,而且在宽政时期发布“异学禁令”,即禁止
党章是指导、规范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组织、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贯彻落实党章规定的党的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一、按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红楼梦》的“被”字句,我们着重讨论“被”字句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及其语用功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文共分五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楚辞学是关于《楚辞》研究的理论.由于儒学对中国文学观念 的影响,历代文学研究的视角往往受制于经学,从而使文学的研究变成了经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研究的附庸.楚辞的研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