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苗期耐低磷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出 处】
: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日期】
:
2019年01期
其他文献
随着小麦种植品种的逐步单一化,小麦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通过品种间杂交已很难在产量、抗性、适应性等重要性状改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工作中,远缘杂交能有效打破种、属间的隔离,把两个或多个物种通过自然界长时间进化积累的特性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利用野生种潜在的有益基因,例如抗病基因、营养高效基因、适应性和丰产性基因等,可以获得远缘杂交新种质资源,进一步拓宽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其生产潜力
蓝莓和甘薯都是我国具有重要价值的作物。目前蓝莓和甘薯产量的提高、病虫草害的防治仍旧依赖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不仅增加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减肥减药”的呼声日益增强,这使得蓝莓和甘薯的种植面临着土壤肥力不足、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已经有了很多应用,但在蓝莓上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在甘薯上也鲜有较
为探究长期稻鸭共作的控草效果,实验室于1999年至今对同一田块进行了连续稻鸭共作。本论文在延续实验室以往研究生的工作基础上,继续研究了 2017~2018年的控草效果。结果表明:随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密度不断降低。对照区总杂草密度从2000年的169.0株/m2到2018年仅为11.8株/m2,稻鸭共作实验区总杂草密度从2000年的23.3株/m2降低到2018年的2.3株/m2,且每年杂草密度都
链格孢菌的代谢物细交链孢菌酮酸(TeA)通过与光合系统PS Ⅱ的电子传递链的D1蛋白结合,抑制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导致活性氧爆发,引起植物细胞及组织死亡,快速杀死杂草。因此,TeA被确定为一类新型的光系统Ⅱ抑制剂,具有作为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不过,由于TeA有同分异构体存在,导致合成的TeA活性不够稳定,难以达到生物源TeA除草活性。有研究对TeA吡咯环1、3号位进行结构修饰,但没有发现除草活性显著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SM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豆产区,会造成大豆减产以及品质恶化,是危害大豆的主要病毒之一。防治SMV最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由于SMV株系组成比较复杂,常规育种方法培育的大豆品种针对S
石细胞是梨(Pyrus)果实特有的一类细胞,其导致果肉粗糙、汁液少等问题,是影响梨果实食用口感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我国栽培量大的特色传统品种‘砀山酥梨’,由于近年来管理不善及遗传特性的原因,石细胞发生尤为严重。石细胞是由薄壁细胞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和纤维素、木质素沉积使次生细胞壁(Secondery cell wall,SCW)增厚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