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压越江地铁隧道稳定性及动力特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中国大城市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沿江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几年地铁线路的规划和修建得到了较大发展。越江地铁隧道作为连接两岸经济带的重要地下构筑物,在盾构开挖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以及后期地铁运行隧道的动力特性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越江隧道静、动力特性问题,并揭示越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土体稳定性以及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及周边岩土体的动力响应,本文进行了系统的室内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基于第一、第二相似定理,开展室内缩尺模型内土体材料配合比试验,通过大量的材料不同配比下的室内固结、直剪等试验,最终得到了由粉细砂、粉煤灰、木屑、粗砂以及机油配比而成的混合材料,满足了相似定理中标定的各宏观参数值,其混合材料质量配合比为粉细砂∶粉煤灰∶木屑∶粗砂∶机油=1.0∶0.1∶0.1∶0.02∶0.05。同时,建立离散元直剪模型,对混合材料的各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为后续越江隧道离散元数值仿真提供数据支持。
  (2)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越江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室内缩尺试验模型,并且对两种覆土厚度,即0.5D和D条件下的开挖面前方土层破坏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越江隧道砂土地层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模型,并与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诸多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方法建立了同尺寸的越江隧道覆土厚度0.5D条件下的开挖面支护压力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对开挖面前方土层内颗粒的剪应变、滑移部分、配位数、体应变以及黏结破裂区域进行数据分析,对初步提出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
  (3)建立了越江地铁浅埋隧道盾构掘进室内缩尺试验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越江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值,采用较为简单的螺旋出土盾构设备进行了隧道掘进,并且对地表沉降进了监测。同时,建立了同尺寸的越江浅埋隧道盾构掘进离散元模型,利用伺服系统对模型施加竖向水压力,考虑水浮力和侧向水土压力,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开挖面前方土层中颗粒配位数、体应变、竖向应变、剪应变以及黏结破裂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4)针对公铁两用的武汉地铁7号线大断面越江隧道某截面建立了考虑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越江隧道离散元模型。基于三维和2.5D地铁行车荷载,提出了二维地铁行车荷载计算公式,并运用到离散元模型中。对隧道内钢轨的竖向位移、公铁分层混凝土板局部区域的受力、变形以及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环形管片不同角度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揭示。结合管片的动力响应,对隧道周边土体不同范围内的颗粒振动加速度及变形进行了分析。
  (5)针对已通车运行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某截面建立了考虑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小断面越江隧道离散元模型。针对三种不同条件,如不同水位、不同地铁时速以及不同行车荷载,对地铁振动荷载引起的隧道管片及周边土体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位的增加对管片受力及周边土体的变形影响较大;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管片变形逐渐不对称分布,隧道顶部土体沉降发生分层现象;随着列车荷载的增大,钢轨的竖向位移、管片内环向应力逐渐增大,管片和周边土体的颗粒振动加速度逐渐减小,其径向位移与隧道中心线对称分布。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今天,人际交往能力被列为人才应该具备的五项核心能力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教育领域对此达成了共识。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人才主要的后备力量,培养和掌握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为了有效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还是为了形成健康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圈,人际交往能力始终体现着自己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快速而顺利地适应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人际交往模式日益多样化的
学位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网络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由此带来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数据,随之产生和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现代互联网新技术也不断创新,其与传统司法实践相互结合就产生了大量能够广泛用于法律诉讼和审判的电子证据。电子证据的出现和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司法实践对证据的概念和外延,同时也极大地完善和弥补了传统证据无法有效满足当
学位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的时期。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迎来了一个翻译的繁荣时期,翻译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极大的提高。近代的一些学者如严复、鲁迅等无不以翻译为利器来启蒙国民、改造社会。翻译在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的进程中有不容忽视的贡献。然而,中国的翻译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文本层面,在文化层面的研究比较滞后。多元系统论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俄
学位
全球性的CO2 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也使全球性经济造成极大损失,这些迫使国内外对CO2的排放与治理进行大量的研究,而来自火电厂的CO2排放又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因此,火电厂排放的CO2 研究治理自然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研究治理火电厂中排放的CO2,需理解炉膛内产生的CO2对燃烧热质交换、能量变迁等的影响,而研究此类问题首先就需建立实验台架,本文中的O2/CO
学位
目标电磁特性精确分析一直是电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电子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目标隐身设计、天线设计、目标识别等诸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实验测量手段,数值仿真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精度可控等方面优点,故而被广泛用于各种电磁问题的求解。本文的工作主要基于计算电磁学领域最经典的数值仿真方法矩量法而展开,研究了一种高阶的综合函数矩量法。相比于传统矩量法,综合函数矩量法利用高阶的综合函数
学位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dar,SAR)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是SAR图像解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真实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大量的实测SAR图像与构建的目标特性库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带来的扩展操作条件(Ext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EOC)成为现阶段SAR目标识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现有的
基于相位编码的波形优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雷达弱小目标探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以及平台设计不同的相位编码波形,能够有效地减小雷达被发现的概率、抑制距离旁瓣以及提升雷达在强杂波、干扰、多路径等复杂环境下的性能。随着优化理论的不断完善,传统单向的波形设计逐渐开始向着具有环境感知能力和波形在线设计能力的认知波形设计发展。为此,研究快速相位编码波形设计算法不仅对于提高弱小目标检测能力具有重
学位
当前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星座部署任务已经完成,2018年底将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卫星导航接收机提供定位与测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弱信号和频繁遮挡等挑战性环境中,不完整的广播星历和观测量会使卫星导航接收机完成定位的时间延长;在弱信号和高动态等挑战性环境中,含有粗差和较大偏差的观测量会使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速的稳健性降低
学位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由大量分布的自治或半自治的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所构成的复杂的大规模系统。由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方法具有自治性、适应性、稳健性且容易被实现,对于那些结构性能不好和定义不明确的任务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多智能体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复杂系统科学,并已成为研究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的系统的有力工具。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基础,已
岛礁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加速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提升中国国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岛礁大都远离大陆陆地,其上工程结构不仅面临着防护的设计问题,更时刻遭受到严酷海洋环境的侵蚀破坏,而传统混凝土防护结构抗冲击性能弱、易产生“二次危害”且耐久性差,难以满足岛礁工程结构性能要求。因此,开展基于岛礁环境下工程结构的防护设计及耐久性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岛礁工程结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