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高度近视眼是指屈光度数>-600D的近视眼,高度近视眼通常伴有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等一系列退行性病变的特点,临床上常见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以核性混浊和后囊膜下混浊居多,此类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往往在并发的早期就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影响日常生活【1】。目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展开,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经过临床的多次反复验证【1】【2】。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通常>26mm,其晶状体的悬韧带往往存在松弛甚至断裂的风险,因此这些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的维持一直成为临床关注和研究的焦点【3】【4】。近期相关研究提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IOL植入术中行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术有利于支撑晶状体悬韧带从而对人工晶状体具有稳定的维持作用,但是缺少相关具体论证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后(ultrasonic biomicroscope,UBM)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位置,探讨囊袋张力环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IOL偏心量和倾斜度的差异。资料和方法本研究收录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7例(20眼),女性患者19例(20眼),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岁。术前常规行眼科A/B超检查和UBM检查后,选取纳入晶状体悬韧带无断裂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其眼轴长度26~28mm,平均眼轴长度26.88mm。排除标准:(1)外伤性白内障(2)确定为视网膜脱离者及不耐受手术者(3)既往行内眼手术史者(4)不能接受UBM检查者。根据术中是否植入囊袋张力环分为植入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OPHTECB.V生产的276001G 13/11)和B组常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利用UBM测量并计算倾斜度和偏心量。UBM检查过程:被检查者完全扩瞳后选取仰卧位,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置入合适眼杯后倒入导入液,分别扫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位置的图像,获取多张二维图像,选取其中5次测量结果取取平均值。以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作参考,分别记录人工晶状体直径的两个端点标记为A、B,测量A、B至参考线的距离。通过拟合图像利用几何运算得出人工晶状体在水平方位和垂直方位上的距离,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在水平位置、垂直位置及总体的倾斜度和偏心量【4】。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为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矫正视力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倾斜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的比较:植入组组在水平、垂直方位及总体的偏心量平均值分别为:0.15±0.07mm、0.30±0.40mm、0.11±0.02mm,在水平、垂直方位及总体的倾斜度平均值分别为:0.02°±0.11°、0.70°±0.25°、0.21°±0.74°。对照组组在水平、垂直方位及总体的偏心量平均值分别为:0.26±0.19mm、0.32±0.60mm、0.24±0.97mm,在水平、垂直方位及总体的倾斜度平均值分别为:0.11°±0.31°、1.09°±0.20°、1.24°±0.97°。两组人工晶状体水平方位、总体的偏心量和倾斜度以及垂直方位的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垂直方位的偏心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有较高的满意度。依据患者自觉症状,术后1天,0.15%(6例)患者诉视物模糊,0.075%(3例)患者诉术后肿胀感,0.175%(7例)患者诉眼干;术后一周,0.05%(2例)患者诉视物模糊,0.00%(0例)未患者诉术后肿胀感,0.30%(12例)患者诉眼干,术后6个月,0.15%(6例)患者诉视物模糊,0.00%(0例)未患者诉术后肿胀感,0.425%(17例)患者诉眼干。结论1、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均较之前有提高。2、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患者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度和偏心量小于未植入患者。3、囊袋张力环能够支撑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脆弱的悬韧带,对人工晶状体具有稳定作用。4、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有较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