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0期肺癌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术后预后及生存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肺癌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我国癌症中均位于前列。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和个体化,以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为主体的综合治疗方式已获得认可。但对于评估后的可切除肺癌,其首要选择的治疗方式仍为手术切除。对于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评估,主要以术后肿瘤的病理TNM分期为依据,而对术前的临床分期关注较少。部分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引流区域存在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发现的淋巴结肿大,但术后的病理检测为淋巴结阴性,即术后分期为pN0期。这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和远处转移的影响暂时还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与pN0期患者淋巴结肿大有关的因素及淋巴结肿大对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是否具有参考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性切除术且为pN0期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淋巴结大小,血常规、肝肾功指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数量等基本信息,并随访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转移情况。所获得的数据采取SPSS22.0进行分析,依据术前淋巴结大小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与非肿大组,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行影响患者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曲线的绘制运用Kaplan-Meier法,并采取Cox风险回归模型来分析对患者预后存在影响的因素。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5例pN0期肺癌患者,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T分期(P=0.011)、清扫淋巴结总数(P=0.03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P<0.001)与引流区淋巴结的肿大相关,其中术前低水平的白蛋白是肺癌患者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4,95%CI1.034-1.311,P=0.012)。术前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非肿大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P=0.045)以及患者的年龄(P=0.001)、肿瘤T分期(P=0.027)、术前WBC(P<0.001)、PLT(P=0.002)、NEU%(P=0.001)、NLR(P<0.001)均为影响患者术后DFS的因素;肿瘤T分期(P=0.006)、患者年龄(P<0.001)、肿瘤位置(P=0.039)、WBC(P=0.005)、PLT(P=0.039)、NEU%(P=0.016)、NLR(P<0.001)为肺癌患者术后OS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3.79,95%CI1.244-11.540,P=0.019)。术前WBC(P=0.016)与肿瘤最大径(P=0.018)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因素。
  研究结论:
  pN0期肺癌患者引流区淋巴结肿大与DFS相关,存在淋巴结肿大的pN0期患者DFS较短,且淋巴结肿大组的复发率高于非肿大组,但对OS无明显影响。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可疑的淋巴结肿大对pN0患者的辅助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报纸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过敏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21世纪应当重点研究和预防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改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出现增长。过敏性鼻炎是由特定过敏原刺激、特异性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机体对特定过敏原致敏后因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而发作,因此早期过敏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疾病发展,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皮肤点刺实验(Skin pr
学位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作为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六,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高于80%的患者发病时诊断年龄在50岁以上。EC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2]。近年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肥胖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生EC[3]。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兼顾年轻患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显得至关重要。目前EC的初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中,子宫内膜癌排名第四,它在50至60岁之间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并且经常在更年期之后发生。线粒体SIRT3是一种依赖NAD+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去乙酰化赖氨酸残基,SIRT3调节许多蛋白质的活性,以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能量产生和活性氧(ROS)的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IRT3在肿瘤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S
期刊
研究背景: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和发育的关键。孕酮在子宫内膜着床准备及滋养细胞侵袭和迁移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证据证明,由于在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froze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涉及到控制性促排卵(contr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