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试论——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野润三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第三新人”中的一员。在具有“第三新人”作家共同特征(日常性,衰弱的社会批判,缺乏对政治的关心,回归日本传统的私小说的倾向)的同时,其特有的笔触所描绘出的平静家庭裹挟的危机,使他在这个战后作家群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异性。   1955年,他以家庭题材的短篇小说《池边小景》荣获第32届芥川奖,引起日本文坛的关注。1960年使他获得第7届新潮社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静物》则被誉为昭和文学的最高名作之一,从此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静物》表面上是通过数个生活片段,描绘了夫妻二人和三个孩子的一家五口的幸福安宁生活。但是在这一切美好和谐的背后,却一直残留着妻子过去的自杀未遂事件的阴影。对《静物》的深层意味的解读则又被日本评论界认为是庄野论中最难的问题之一。“最高”和“最难”这一评论组合无疑是十分有趣的。由于庄野润三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内向性,所以本文试图利用重视从文学内部出发研究文学的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在探求《静物》的深层意味的同时,阐明它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所要运用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其中二元对立分析法是支撑本论文的核心方法,本文将在符号分析层面和最常见的叙事分析层面对其进行运用。此外,第一章中还阐述了将该批评方法运用于《静物》的理由。   第二章则运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分析了《静物》的表层结构,引导出其深层结构。在第一节中,把“父亲”对妻子自杀未遂事件的回忆设定为情节的“内部”,与此同时,把叙事者对现时点的家庭和睦进行的叙述设定为情节的“外部”。通过对具体情节、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人称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内部”所体现出的要素与“外部”所体现出的要素可以构成多组的表层二元对立。如生命的热情和死亡的阴影,视点的充实和视点的空白,无时间性和对时间的强调等。然后从这些表层二元对立中,归纳抽象出其深层结构,即“常住不灭”和“诸行无常”这一组深层二元对立,它也就是该小说的深层意味。第二节则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视点出发,分析小说各章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然后可以发现这些符号能够分为与自然相关的符号和与人类相关的符号。与自然相关的符号其深层意味多半是幸福、安定、生存、建设、希望,而与人类相关的符号其深层意味多半是不幸、不安、死亡、毁灭、逃离。利用这两组对立符号具有的深层意味,可以为第一节得出的小说深层意味进行旁证。   如果把第二章中所得出的小说深层结构看成是对象语言的话,那么第三章所做的就是把该对象语言放回到元语言中进行解释,以弥补传统的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在处理文本与外部联系上的不足。第一节从庄野润三自身的文学课题出发,对“常住不灭”和“诸行无常”这组深层对立的由来进行解释。该组对立正是来自庄野润三对生命的朴素感悟。第二节聚焦于繁荣与不安鲜明共存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后日本社会,分析了《静物》所包含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则把元语言的解释范围扩大到日本古典文学所拥有的传统,该传统无疑使得《静物》的深层结构更具东方色彩。从以上三个方面,本文的第三章尝试进一步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由此,通过“表层结构分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的元语言解释”这样一条解读锁链,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作品“难解”的深层意味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与此同时,可以发现《静物》所描绘的世界虽然看似狭小温和,但是小到对个体生命的观照,大到对整个日本民族深层精神世界的反映,它都不逊色于同时代的任何宏篇巨作,体现出了“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意趣,也展现出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这就是《静物》被誉为昭和文学最高名作之一的理由所在,也是以它为代表的庄野文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是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部分教师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语法式教学模式,即解释语言现象、语言难点、语法规则、
原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将军,如今虽已年过八旬,体弱多病,但记忆力却极好,对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事情记忆犹新。“文化大革命”时期,当造反派蓄谋抢劫解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家用压缩机制造商已经降低了压缩机内部的能量损失,这对冷柜的能量消耗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对一种天然的、无臭氧层破坏的制冷剂正丁烷与目前家用压缩机用的其它制
期刊
期刊
全封闭式压缩机腔内强烈的声场反映了主要的壳体激发源以及因之产生的噪声辐射.吸气消音器的振动以及机体和电动机表面的辐射激发了这个声场.在对机体、电机表面、数值解法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