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降水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198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58年-2007年中国419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集,NCEP/NCAR2.5°×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重构的2.0°×2.0°海温资料,对中国极端降水的基本变化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SVD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夏极端降水发生频次与前期秋季、冬季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并且印度洋北部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为可能影响极端降水的关键区域。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极端降水在多年平均分布、异常特征、长期趋势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等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多年平均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春、冬季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以南地区,而年、夏季以及秋季频次高值区位于西南地区;年极端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华北和东北有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弱的减少趋势;年和各季节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2)前期印度洋北部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可能影响后期极端降水发生频次的多少。当前期秋季海温异常偏暖(冷)时,冬季极端降水频次在华北地区偏少(多),全国其他地区偏多(少);当前期冬季海温偏暖(冷)时,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在华南地区偏少(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偏多(少)。   (3)由海温异常而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极端降水的可能途径。当前期秋季、冬季印度洋北部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暖(冷)年份,后期冬季、夏季10°S-10°N范围内的平均纬圈垂直环流偏弱(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中高纬地区(不)存在经向波列,经向环流发展(抑制);850hpa异常风场也呈现相应的调整,对应不同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或者偏少。
其他文献
刘少奇同志在他的领导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风格,即:审时度势的科学决策艺术;坚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政治斗争艺术;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对待矛盾,注意矛盾斗争形式
模式动力框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是决定模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保真模式是一个新开发的具有质量能量守恒性质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目前对于保真模式的数值试验及检验工作
本文分析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10-20天准双周振荡(QBWO)特征,通过对大气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的划分(A-D),研究了QBWO对南海-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生成的调节作用。最后以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网观测,适应性观测是一种移动性观测,是针对某一预报(或服务)对象目标的特定敏感区而实施的观测。适应性观测的核心是敏感区的识别。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TKF,E
本文利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94站1958~2007年共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引入WAP指数,对该区域各季节WAP指数的多年平均分布特征、区域平均的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干旱开始
本文首先利用WRF模式对“海棠”台风(2005)登陆福建省前后24小时所造成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式模拟输出结果,借助位涡理论,研究了等熵面位涡、等压面位涡
本文采用美国NASA二维云分辨模式对2006年1月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尼西亚暖池附近的一次热带对流云团个例的物理过程和降水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带海洋对流云的
大气气溶胶可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也可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改变云和降水的发展和全球分布。为了更好地理解气溶胶和云的相互作用,以及气溶胶
(十)七千人大会讲话:霸王别姬现在回忆,在整理毛泽东文稿中,有这样几件事情,印象还很深。一是田家英讲的毛泽东博闻强记、令人佩服的一件事。七千人大会讲话中,毛讲了那个著
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基于雷达体系开发的风暴识别、跟踪、分析和预报系统。本文在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