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如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生活、学习、行为等被形式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影响着。大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它引领着大学生走向社会,塑造大学生强健体魄与健全人格。其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一种独特的文化,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别的群体环境中发挥着育人与创造价值的功能。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堪忧,女大学生更为引起重视。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之一,有着个体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必然与男生截然不同,在社会的发展下,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她们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体育行为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研究以校园体育文化对女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体育场地与设施上基本能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但部分学校室内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放时间制约着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2)高校在女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方面途径单一且,女大学生所能接受到的体育信息不够及时;(3)各高校的体育精神文化均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对于高校自身在办学理念、价值与精神追求方面,都能较好地达到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其校园体育精神有一定的引领性与感召性;(4)各高校都有最为基本的体育管理制度,但并无明显差距,无法体现出高校的特色优势,体育课、日常训练、学校运动会等都基本为“经验式”管理,缺乏针对性,很难吸引起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的兴趣;(5)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行为具有相关联系,对体育兴趣较高且有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女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购买等价值的体育装备;(6)校园运动会与体育文化节等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否能引起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具体建议如下:(1)高校在开放室外体育场的基础上,应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科学设置室内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增加课余时间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激发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2)高校应该合理利用课间时间,以校园广播或电视视频的形式播放当前热播体育赛事,引发女大学生对体育赛事的关注,保证体育信息的及时接收,丰富对体育的认识;(3)高校应从政策、制度、师资、管理等多角度考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引导与内化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4)高校在保障体育场地满足女大学生体育行为需求的同时,还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增添人文元素,使女大学生有明确的体育认知,有积极的行为意向,肯定的体育锻炼态度,增加体育参与度;(5)高校应合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利用“共享化”的模式进行管理;(6)高校要不仅重视运动会与校园体育文化节的开展,增设多项趣味运动会或更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等项目,让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体育,实现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引领、感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