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新动能,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长久以来,融资约束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成长。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我国央行于2014年6月开始实施定向降准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提供信贷资源,以缓解这些企业的融资困难。不同于传统“一刀切”的全面降准政策,定向降准通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等重点、薄弱经济部门,优化信贷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此,定向降准本质上是宽松的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准自实施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许多文献评估了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然而,可能是囿于数据可得性、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鲜有文献评估定向降准对微观企业产生的实际效应,更是缺乏对定向降准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特别地,作为重要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准如何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决策、其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这可能导致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信用供给短缺,加剧其融资约束。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定向降准政策更是意义深远。对其政策效果的评估以及影响机制的研究更具必要性。使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的企业财务数据,本文全面评估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产生的实际效应,并对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考察。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影响以及政策的动态效应,并基于微观企业行为的视角,考察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小微企业不得不诉诸于非正式制度(如商业信用)来缓解融资困难的现实,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评估贷款可得性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检验正式融资制度对非正式融资制度替代效应;最后,考虑到避税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缓解融资困难的内部融资方式,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评估贷款可得性对小微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检验外部融资对内部融资的替代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定向降准政策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基于地区政府干预程度和企业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对于所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企业而言,受定向降准政策冲击后,贷款可得性提高更为明显,说明市场化程度在定向降准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抵押能力和市场势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对其贷款可得性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为定向降准的“普惠”效应提供了证据;机制检验发现,定向降准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寻租行为,激发了小微企业寻求建立政企、银企关系以获得银行借款的内在动力。第二,正式制度对于非正式制度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即定向降准以后,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上升,银行信贷增加,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不同的模型设定与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一致的结论;贷款可得性提高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商业信用的使用更为普遍。第三,外部融资对内部融资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即定向降准降低了小微企业避税程度,机制检验说明这种替代效应源于定向降准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小微企业对现金的依赖程度;不同的模型设定与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一致的结论;横截面检验说明,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税收规避的负向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为定向降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小微企业避税的渠道提供了证据。虽然贷款可得性提高对于小微企业商业信用和税收规避均产生负向效应,但是由于较商业信用而言,企业避税成本较高,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可能性较低,更可能诉诸于避税来缓解融资约束。因此,贷款可得性提高对商业信用的负向效应主要存在于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贷款可得性提高对税收规避的负向效应主要存在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上述结论具有明晰的政策借鉴意义:首先,继续贯彻实施具有“定向”特点的结构型货币政策,做到“有的放矢”,以精准扶持国民经济重点部门和薄弱环节。同时,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及时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政府部门应减少对信贷资源的配置进行过度干预,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察力度,避免寻租行为扭曲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然后,深入小微企业了解其发展情况,完善小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保证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最后,不应孤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适时推出对小微企业的合理减税政策,全面减轻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本文的创新与边际贡献体现在:第一,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评估了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识别出定向降准政策与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因果关系及动态效应,阐明了定向降准政策影响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微观作用机制,说明了定向降准对于异质性企业贷款可得性影响的差异性,丰富了评估定向降准政策效果的相关文献。第二,基于正式融资制度与非正式融资制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对商业信用影响,首次评估了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产生的实际效果,为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提供了来自中国小微企业的证据,丰富了货币政策对于企业商业信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地,基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视角,考察贷款可得性对小微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发现贷款可得性的提高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对现金的依赖程度,进而抑制了小微企业的避税动机。为避税的“现金流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的相关研究。第三,本文使用了断点回归设计的研究方法评估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产生的实际效果,采用局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可以避免非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受到定向降准的影响对政策评估产生的干扰,有助于提高政策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和断点回归设计方法较为精确地评估了定向降准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阐明了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货币政策对于企业融资影响的相关理论,对我国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囿于数据可得性和局限性,本文研究的样本来自新三板的企业,然而小微企业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甚至角落,随着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数据搜集和存储能力的不断进步,在以后的研究中,值得进一步考察小微企业融资决策问题,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为准确的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四十年的快速增长,但地区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国际产业资本与国内廉价劳动力在沿海地区的结合造就了东部地区的“增长奇迹”,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凸显,如何更好地解决地区收入差距问题成为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产业集聚是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重要特征和有力载体,也是
学位
学位
学位
环境规制的加强特别是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将促进融资环境持续发生改变,进而对高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又会对上述影响发挥“调节器”的作用。本文在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将“十一五”时期我国严格实施的二氧化硫减排计划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实证评估环境规制强度对高污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
学位
“债权物权化”在我国理论和实务两界运用已久,但其内在机理却鲜有深究。值得关注的是,“债权物权化”现象域已然庞杂并呈现出随意、散漫的扩张趋势,此种“合并异类项”的发展势头无疑会为债物二分体系引来莫须有的批判,将“债权物权化”进一步推向混乱和无解。“债权物权化”的范畴厘定,不仅事关债物二分体系在我国民法理论与法制中的基础性地位,还将对一般财产法体系和其他部门法产生关联效应。“债权物权化”源于德国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