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论莫理循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理循作为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政治顾问,亲历了晚清民初一些重大事件,考察了中国许多地方。从他留下的大量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中国形象。 莫理循早年养成两大爱好,即旅游探险与写作,这对他以后观察和了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自1894年到中国后,莫理循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中国生活了长达20多年,被称为“北京的莫理循”。在他眼里,中国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但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极端贫困,这使莫理循深感震惊。在人文环境方面,莫理循深入考察了中国的风土民俗、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特别对鸦片、传教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能从中国本身的角度理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特性。在社会体制方面,莫理循考察了传统社会体制中的妇女地位、家庭关系、政治制度等,揭露了这种体制的腐败、落后,同时他也关注着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发生的变革,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 莫理循观察中国的视角是多元的,其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立场是其认识中国的出发点;西方近代文明是其了解中国的参照系;从中国人的观念出发观察、理解中国,是其中国观的突出特点。从以上多重视角出发,莫理循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中国。对这样的中国,莫理循怀有复杂的感情,但不论怎样,他同情中国,同情中国人民,是一个热爱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5mm长的铯蒸气池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开展了端面泵浦铯蒸气激光器的模式匹配实验研究。分析了泵浦光聚焦光斑半径和聚焦位置对铯激光输出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萧家璧(1887-1949),字圭如,江西遂川人,长期以来以屠杀革命群众和充当匪首的形象载入史册。本文利用萧家璧的个人著述、书信及其它相关档案,对他在遂川充当的多重角色及其与民国
梁漱溟先生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书法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艺术。”书法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承载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政府制定了《男女雇用均等法》。这是日本第一部以男女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保护职业女性的法律,它对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兴修水利始终是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而存在的。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中央人民政府格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制定了治理大江大河的方针,而且还把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视为己任。河南人民则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1949-1965年河南的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在大跃进阶段,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曾经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本文以宗教管理政策为重点,论述了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政教关系。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本文所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