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供给侧视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供给侧能力过剩,但结构性需求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然而目前中国部分领域和项目中,基础设施存量仍然不足、城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这些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保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是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既有文献多基于经济增长角度对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其如何作用于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目前尚无文献进行系统论述。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主要基于供给侧角度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是否对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产生影响,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基于何种机制对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产生影响。
  在规范研究中,本文基于经济增长、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三个维度讨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梳理并评述相关文献。具体地,分别从早期经典理论和现代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讨论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并从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的角度切入,讨论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的部分,本文首先在宏观层面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集聚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以城市高铁线路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5年地级市数据和双重差分估计法(DID),本文实证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高铁开通显著地促进了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的增加以及服务业产值占比的提升,且此效应随时间推移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不同经济地理区域内均对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增加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相比较服务业就业密度,服务业产值占比这一指标对高铁开通的敏感度更差,高铁开通仅在东部地区对服务业产值密度有正向的影响;高铁开通对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的影响随城市等级下降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高铁线路开通显著促进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部门就业密度的增加,却显著降低了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就业密度。通过对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并未显著促进高铁城市内部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向服务业转变,而更可能将距离开通城市100-150km范围内非高铁城市的服务业和农业从业人员“虹吸”至向高铁城市就业。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本文考察了异质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集聚的差异化效应。基于速度和网络化视角的研究结果发现:高铁线路开通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城市服务业集聚;“高速”高铁线路开通比“中低速”高铁线路开通更显著地促进了城市服务业聚集;联入高铁网络的高铁线路开通比未联入网的高铁线路开通拥有更大的服务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性的高铁线路开通在不同经济地理区位城市间、不同等级城市间以及不同服务业部门间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微观层面,本文分别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于家庭层面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企业层面生产规模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库,利用双重差分估计的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公路基础设施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接通公路以后,选择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行业的居民家庭数量增加,公路基础设施的质量改善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收入居民家庭的职业选择更容易受到公路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相比较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家庭,在公路接通以后,居住在城镇的居民家庭更容易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行业。拓展分析结果显示:从流向上看,相比较就地转移,通公路以后,农业劳动力更多的流向异地;此外,从渠道上看,通公路基于消费升级驱动和健康风险降低两个渠道使得农业劳动力发生转移。
  在对企业的影响中,本文基于三峡工程通航这一水运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改善的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企业规模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微观企业规模成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了企业就业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增长,三峡通航以后,与三峡上游航道距离更近的企业就业规模和投资规模分别增长了5.58%和7.26%;进一步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主要由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三峡通航以后,与航道更近的企业出口的概率增加了0.0157,相比较样本期间内的均值水平提高了约17.20%,出口交货值增长了约18.42%。稳健性回归和安慰剂回归的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保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在当前“三期叠加”的转型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应保持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推进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以充分发挥基建投资对城市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发挥其对企业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推动作用,发挥其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因地制宜建设基础设施。在使用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需因地制宜、明确政策作用对象,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交通基础设施,选择距离基础设施饱和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考虑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本与收益,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建设。现有交通网络与大城市的关联,会对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升产生巨大作用,在微观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改善会推动企业规模的成长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供给侧激发市场活力,也会对区域市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提高供给质量体系,应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互联互通建设。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压力型体制的制度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该体制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制定政策的导向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同时改变管理方式,以辅助经济发展,达到指标要求。在这种体制下,各种政策都通过布置任务等方式一级级自上而下地推进,最终落在国家政权的末梢——乡镇政府上。上级政府常常以将大量政治性事务和行政工作以责任包干的方式分配给基层,于是形
学位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纳税服务的理念也由过去传统的纳税管理监督型向现代的管理服务型转变。确立以纳税  人的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纳税服务理念既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纳税人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迫切诉求。佛山市税务部门在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纳税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
学位
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我国于2001年正式开启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改革最为重要的载体——行政服务中心由此诞生。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做为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着其前身行政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使命,同时增加了政务信息化数据管理职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如今,互联网技术对我国政府政府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
2010年12月8日,我国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里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对象、审计内容及实施过程等内容,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政策化,为党政领导干部审计的实施提供了详细方案。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各维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框架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上述规定也于2019年7月被修订。如今我国各级审
学位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定位,其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也尤为突出。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社会、高校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H学院为例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问题。对H学院2012-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文献数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与广东省同期就业质量数据作出对比。数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业强国,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争取在2025年跻身英美等制造业强国之列。而企业绩效是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是管理者工作的效果反馈,是股东关心的重点范畴,也是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制造业面对转型挑战,如何提高企业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柬埔寨的经济也似乎跟上了脚步。近几年来,柬埔寨不断地对投资环境进行改善,并推出一些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政策,有效地吸引了很多外资来投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中国企业。现而今,中国已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资来源国。然而,正是因为中国成为了柬埔寨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并开展讨论。由于很多学者都是中国人,很多讨论都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讨论,再加上很多数据资料也难于收集并不具有可靠
老挝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邻国与合作伙伴之一,近几年,尤其是自从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老挝的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经贸合作不断拓展,民间交流也愈加频繁,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和领域也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风险。因此,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合理规避消极因素,促进两国互利共赢,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本论文首先梳理、分析了
学位
中国在老挝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现已成为老挝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家之一。老挝目前的政治环境稳定、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并且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政策有优惠。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结构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地区分配分布不均,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差、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等缺点。尽管如此,老挝仍然是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国家,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学位
柬埔寨一直对外国直接投资高度重视,近几年,在柬埔寨提出的“四角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双方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成为柬埔寨最大的投资来源。  由于柬埔寨外国直接投资研究相关文献与数据难以收集,本人只能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及官方和政府网站所发表的文章资料中进行梳理、归纳并参考和分析。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情况,本文针对研究内容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