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叶纹斑病病原菌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叶纹斑病是近年来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又称杨树叶枯病。1979年赵震宇首次报道了新疆杨树叶纹斑病,指出该病害主要发生于杨树叶部,发病最重者整株叶片全部枯死或者过早脱落,加速了杨树林衰败的进程。为此,本研究在乌鲁木齐市、石河子、阿拉尔,玛纳斯县、沙雅县等地采集典型的病样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鉴定,观测了病害发生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了病原菌越冬场所及侵染途径,调查了不同杨树品种对病原菌的抗病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地区采集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叶进行分离培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了268块组织材料,获得了237块真菌。根据菌落特征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可知,从各地不同类型的病样组织上分离到的菌株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大致分为链格孢属、镰刀菌属、木霉属、轮枝孢属。对不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具有强致病力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2)2014年、2015年对杨树叶纹斑病周年消长规律进行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病害一般从5月初开始显现症状,7月底到8月中旬为杨树叶纹斑病的盛发期,9月中上旬病情逐渐减轻,10月份停止发病。将气象因子对杨树叶纹斑病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最高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平均风速对病害发生的直接作用依次减弱。其中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最高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2015年12月、2016年3月采集杨树落叶、树枝、树皮及越冬芽组织,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并对越冬组织进行了镜检。结果表明:2015年12月在落叶上病原菌分离率高达54.2%,树皮和越冬芽上的分离率为2.8%,树枝上没有分离到病原菌菌落。2016年3月在落叶组织上菌落分离率为37.3%,在越冬芽上菌落分离率为1.4%,树枝和树皮上没有分离到菌落。镜检时发现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的形式主要在落叶上完成越冬。由此推断次年病害发生流行的初侵染源是落叶上的分生孢子。病害的侵染途径研究表明:病原菌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主要侵染嫩叶并在叶片之间进行传播。(4)调查6个杨树种类(品种)在田间发生叶纹斑病的情况可知:新疆杨和小意杨的发病率高于35%,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箭杆杨和群众杨的发病率低于1%,病害发生较轻。将具有强致病力菌株的菌饼、孢子悬浮液及粗毒素接种于不同的杨树种类(品种),结果显示:不同杨树种类(品种)的抗病性因接种体、接种方法不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室内接种不同杨树种类(品种)表现出的抗病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应出田间不同品种的抗性结果。
其他文献
经过补强加固的大坝,其监测资料存在序列短、不连续等特性,采用常规统计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效果不佳。本文对补强加固大坝监测资料的特性及相应建模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
目的:噬菌体文库常常用来确定与特定分子结合的短肽,而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技术在体内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利用噬菌体PHD-C7C文库进行鼻腔给药以寻找可
河口附近水域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程度海水与河水分层现象,海水在表层淡水下呈楔状沿河底向上游推进,直接影响到了两岸城市的工业用水。随着电力发展需要,许多火/核电厂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常见三种混凝土进行第二龄期新老粘结试验,选用三种界面剂研究其对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粘结效果及其适用性,首次提出了粘结强度等效系数β,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在界面剂作用下的水化机理。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用常见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复合型水泥配置C30混凝土作为试验混凝土,选用水泥净浆、掺粉煤灰的水泥净浆和新型材料TG-1固结剂掺水泥净浆作为试验界面剂。通过凝结时间试验确定三种
本文通过对全国15所高校312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获得第一手经验资料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正确认知率、认知社会主义
会议
文章通过对青年群体新媒体使用的现状调查,新媒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现状调查,新媒体影响下的青年价值观现状调查,运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