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及线路保护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电网作为消纳可再生能源和实现分布式发电的有效利用形式,正在得到快速发展。独立运行微电网不与常规大电网存在电气连接,仅凭借内部的分布式电源为负荷提供电能供应,常用于距离主网架较远的偏远海岛地区。独立微电网中逆变器接口的电源形式和电流限幅环节使线路短路电流幅值不同于并入大电网的情况,负荷电流对故障电流分布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拓扑结构使线路电流存在更大的双向流动可能性。传统的配电网保护难以可靠动作。因此,亟需对独立运行微电网的故障特征和继电保护问题展开研究。掌握微电网的故障特性是进行继电保护研究的基础,对此建立了微电网柴油发电机、定电压频率控制电源和定功率控制电源的详细模型,并推导分析了不同类型电源的故障输出特征。考虑逆变型电源的输出电流约束和出口电压约束,结合微电网运行方式、电源类型及故障严重程度,得到定电压频率控制电源和定功率控制电源的故障输出表达式。仿真验证了不同条件下各类型电源故障特征分析的正确性。在微电网电源建模与故障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微电网环境中传统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线路两侧电源故障电流贡献能力差异、故障电阻与负荷电流使电流差动保护动作灵敏性下降、乃至发生拒动,分布式电源助增电流的干扰使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增大、可能发生拒动,微电网主电源故障电流贡能力的差异使电流保护定值难以整定计算,无法满足要求选择性的要求。进而提出了由功率差动保护和纵联式阻抗保护在内的微电网线路保护改进方案。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能够有效识别非金属性故障和金属性故障。进一步开展了微电网保护新原理研究,推导出微电网不同类型电源支路的等效正序故障分量阻抗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故障前微电网负荷情况、故障后输出电流幅值及外部等值阻抗对等效正序故障分量阻抗角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线路正序电流故障分量与分布式光伏电源故障前电流相位比较的故障方向判断方法,并利用光伏支路电流突变量结合光伏功率参考值突变量构造启动逻辑,形成闭锁式保护动作方案,可以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以最小范围快速切除不同类型故障线路。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及《欧洲药典》中当归质量控制的标准与方法,根据《欧洲药典》(8.0版)进行不同来源当归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将两部书籍中当归专论的内容从定义、鉴定方
在弹道导弹攻防对抗中,中段反导一直是当今世界反导领域最为尖端和复杂的领域。从末端反导到中段反导,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概述全球弹道导弹反导现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合宪性审查的概念,并进而设立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表明今后将大力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文章对如何健全合宪性审查制度提出几点思考意
情景感知技术为移动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创新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简述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特征与服务渠道;分析了情景感知与移动图书馆微服务融合的泛在化、碎片化、个性化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在大数据时代下,每人每天使用网络产生的海量数据经常被一些不法公司窃取用作商业用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重要数据就是使其发展延续的命脉,对于国家来说,重要信息泄露引起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为了更好的维护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人工智能一词不再陌生,机器学习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这其中就包括了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频率越来越高,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检测设备固件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和漏洞,实现对设备固件程序的简便快速有效检测逐渐成为安全分析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当前制约物联网设备安全分析的多方面因素,对污点分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常用的物联网设备系统平台为目标设备和实验平台,针对设备固件程序的
为了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噪声互补型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模糊熵和泄漏积分型ESN(LiESN)的组合预测方法。为降低对负荷序列进行局部分析的计算规模以及提高
本文有关全三维压气机叶片参数化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结合Bezier曲线以及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对叶轮机械叶片进行了二维以及三维的参数化工作。本文采用Bezier曲线,展开对叶型参数化的研究。通过拟合曲线的误差分析,修改和完善了叶型参数化方法。同时,为了消除参数化时在叶型前缘、尾缘产生尖点的现象,本文引入平行控制点方法,以保证前缘、尾缘的光滑连贯,更加准确地描述叶型
自从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在“911”事件中发生连续性倒塌事故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开始关注建筑物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混凝土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