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就农民工群体而言,这无疑为其开通了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和学历水平的崭新通道。从宏观层面看,这有利于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微观层面看,这有利于农民工通过技能升级实现就业迭代、改善就业质量,并进行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研究以“高职扩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就农民工群体而言,这无疑为其开通了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和学历水平的崭新通道。从宏观层面看,这有利于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微观层面看,这有利于农民工通过技能升级实现就业迭代、改善就业质量,并进行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研究以“高职扩招”为背景,以农民工学员接受职业教育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以供需均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基于农民工技能宽度拓展和技能深化的需求,在调研高职院校培养农民工学员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培养农民工学员的对策建议。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农民工学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和高职院校对农民工学员的培养现状,发现农民工学员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选取天津、四川、广东、浙江等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农民工学员和任课教师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考察高职院校针对农民工学员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现状。高职院校培养农民工学员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方案须凸显针对性和差异性;课程设置难度偏大且应用性不足;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创新性不足;针对农民工学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尚待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设计须提升科学性。分别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剖析了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针对社招生源国家尚未推出更为细致的培养要求;传统观念对高职院校育人观念存在影响;学校学情分析尚不充分;行业企业未能深度参与农民工学员培养等。本研究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培养农民工学员的对策建议。其一,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和推广高职院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其二,学校应着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其三,行业企业承担共同育人责任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为有效应对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习与就业相脱节的问题,集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制度为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推动双导师协同育人,达成校企间的深度融合。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为研究场域,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围绕学校导师、企业师傅及学生自下而上的进行资料收集,并对原始资料逐一分析,明晰双导师协同育人的主体间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的重要抓手。技能型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行的重要因素。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综合考量校情、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之上,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优化技能型课程,以满足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主体的不同需求,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推进,实现人才
本研究选取T市L中职学校《秘书基础》课程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教学主任、授课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实施者情况、课程管理与保障、课程教学情况、课程实施效果、课程实施中的困难6个维度对《秘书基础》课程展开调查。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从教师情况、学生情况、教学的实施、教学的效果4个方面来呈现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T市L中职学校《秘书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专业发展受阻、
为填补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高层次职教师资的人才缺口,为职业学校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人才。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了教育硕士设置方案,在“教育硕士”中新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开展了“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为职教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并于同年7月确认了45所院校作为开展职教硕士培养的首批试点。职教硕士的设置意味着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正式从本科层次提
晚清民初的成都社会经历着社会变动与风俗变迁,这些现象被成都的知识精英所感知并诉诸撰述。本文选取了成都地区的知识精英傅崇矩为研究对象,以其作品中的风俗书写文本及文本背后所体现的风俗观念为研究主线,结合成都竹枝词、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晚清民初成都地区知识精英的风俗观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发现,以傅崇矩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传统习俗的反思主要侧重于那些对人们的观念意识、精神生活等方面影响较大的风俗习惯。比如在精
创造力作为个体最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深刻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学术界对创造力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从最初关注认知灵活性、大五人格等个体特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到现阶段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的智力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可以传播和修正创造性思想,对个体创造力的激发至关重要。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混搭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根据创造力的智力理论,文化混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的战略选择,“现代学徒制”建设离不开对传统学徒制的反思和借鉴。学徒制作为一种技能形成方式,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师徒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互动,是学徒制度的核心。本研究聚焦“我国学徒制师徒关系研究”,力图在梳理传统学徒制不同样态发展逻辑的过程中抽取师徒关系的影响
仪式感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仪式从生活中逐渐走进校园,发展成为仪式教育,仪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一系列针对学生群体专门设计的规范化仪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方式。仪式教育蕴含深厚的价值,作为独特的教育载体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家和党越来越重视仪式教育,促使学校也开始重视仪式教育。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门、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鉴于课程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作为研究的对象。本研究依托于导师课题《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根据课题总体设计和要求运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教育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工教育,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广泛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技能人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产业转型升级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劳动力供需两侧均出现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