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论角度谈莎士比亚悲剧和传奇剧的创作思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是迄今为止我们只能引颈仰望的一座高峰。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敢于站在人之有限性的基础上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这是每一个终有一死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悲剧时期的莎士比亚对人生的追问痛苦而执著,他在追问什么?而在传奇剧时期,又表现得谦和而宽容,而且前后的转变如此巨大,如此突然,为什么会有此种转变?本篇论文从生存论出发,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论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莎士比亚悲剧《裘力斯·凯撒》中勃鲁托斯的绝望自杀、《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王子对生命的追问,《李尔王》所展示出来的破碎不堪的世界,论述如果人无限制地放纵自己的理性,不论是从自身来寻找生命的支柱,还是彻底将自己抽空,面对虚无进行生命的追问,都最终走向绝望和痛苦。这个世界既无法对人自己设定的所谓意义作出保证,也无法对人的追问作出回答。 第二部分分析莎士比亚后期的传奇剧。认为莎士比亚传奇剧都是因为一种超验的神圣力量的出场结束了人的痛苦和绝望。这是人在经历了痛苦的追问之后,发生了彻底地由骄傲到谦卑的意志回转,进行真诚地祈告的结果。这种超验的力量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种审判者,而是需要人自己去体认的。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便是获得了拯救的人。他们摆脱了有限性的困扰,走向了终极的自由。因而,传奇剧总是弥漫着一种宁静、满足和愉悦的氛围。 第三部分分析莎士比亚由悲剧突然转向传奇剧的主要原因。认为这一转变恰恰说明莎士比亚自己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彻底的意志回转。他体认到人本身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总是在不断生成中的“自为的存在”。人要获得拯救,首先要认识到人的无意义的境遇,并有承认它的勇气。这也会使人明白自身并无值得拯救的资格。这样人才能从狂妄转向谦卑,真正体会到十字架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上帝的挚爱。体会到这挚爱的人也就是获得了拯救的人。他将超越有限,通向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在虚无中的横冲直撞,而恰恰是遵循上帝的引导,聆听存在之召唤而达到的自由。这自由带来的是终极的宁静、愉悦和满足。 莎士比亚从悲剧到传奇剧的转变是莎士比亚对人之为人的思考的关键所在。其悲剧展示了他从有限的尘世欲望中抽身出来,直面生命本身时的痛苦和绝望;而其传奇剧则表明他经历了意志的回转,面向上帝敞开自己时所感受到的爱的光照。从哈姆莱特的绝望之死到普洛斯彼罗的信仰的重生,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人走向真正的信仰的过程。正是莎士比亚自己经过了哈姆莱特式的面对虚无对生命本身的追问,到拥有敢于承认人生无意义现实的勇气,进而有了渴望获得拯救的动姿,最终彻底发生了意志的回转,实现与上帝的真正相遇,走向了人之为人的自由。
其他文献
《全明詩》編纂是由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承擔的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委員會(簡稱"高校古委會")"八五"重點古籍整理項目,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在底本收集、資料編纂、整
"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转折点,它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变异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实质性影响,无疑成为一个研究和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意识、中国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他作品中着重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面对共同意识瓦解、工业文明飞速发展、战火纷飞的时代,劳伦斯站在历史的巨流中,展望人类生命的整个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
该文通过梳理唐代张怀瑾繁杂庞富的书画思想,见出了其主要的观念和思想的构成模式与整个盛唐美学精神的趋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由此进一步明确了整个盛唐艺术思维的构成因素及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这即是后人所谓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的整体风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雄壮遒劲、昂扬豪迈的阳刚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和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快.在软基路段的地方修建市政道路,面临着道路软基处理的问题.道路软基处理的好
小学一年级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对从学前班或幼儿园走出来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业的正式开始。因此,学生需要利用好一年级这一整年的时间来适应校园生活,也要在学习的过
期刊
公路和桥梁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它们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混凝土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公路和桥梁工程项目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如何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
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她以纯净的感觉闯入文坛,始终坚守民间立场,以她"伤怀之美"的温情与悲悯,抒写了一首首民间生活的挽歌,展现了白山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