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大陆与大洋洲两大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洋之间,地理上处于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战略通道上。因此,该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青铜时代是东南亚地区考古学文化较为复杂和多元的、极富地方特征的时期,也是民族汇聚和融合的关键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了周边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这其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青铜时代文化研究和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第二章根据地形与文化特征的差异将东南亚青铜时代文化分为以红河流域为中心的越南北部区域、湄公河流域区域、湄南河流域区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域区域以及海岛地区,对每个区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各区的文化序列,并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其中,以红河流域为中心的越南北部和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区几乎同时进入青铜时代,前者约在距今3400年左右,后者约在距今3450年左右;而湄南河流域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域区域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较前两个地区稍晚,约在距今3000年左右;而海岛地区资料更为贫乏,约在距今2000年左右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根据文化特征分析,东南亚青铜时代各区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第三章根据对铜鼓、提筒、剑、钺、戈等青铜器以及牙璋等玉石器的特征性器物以及相关精神文化的分析研究,可知东南亚青铜时代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距离中国岭南和西南最近的红河流域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而湄公河流域、湄南河流域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域,除与东临南中国海与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岛隔海相望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外,与中国南方青铜时代关系不甚明显,除了少量均非科学发掘出土的兵器和铜鼓等乐器外,绝大多数为装饰品,虽然其中不乏T型壁环、青铜钺等器物,但所占比重较小,可能是在民族迁徙流动中偶然传入。而海岛地区的器物特征接近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情况应与之类似。这种现象,可能是因具有典型器物的族群的移动迁徙的时间早晚和路线不同所致。同时,东南亚青铜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铜提筒为代表的东山文化器物,以蚀花玛瑙珠为代表的印度古代文化遗物在中国南方也有所发现。 因此,东南亚青铜时代文化是在本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影响,其中以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化影响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