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angh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进步,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现阶段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支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但是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有经济的红利,各地区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资源不足、景区环境破坏严重以及当地生态系统恶化等难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当然,这不仅仅是我国独自面临的困境,现如今在对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做好充分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研究的热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可以说是综合了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两方面的指标,同时它也是衡量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然,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间的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差异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方向,因此对区域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空间特征变化情况及其成因进行研究,更有利于了解地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现状,协同落后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发展,巩固发达地区旅游生态发展成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整理,分别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文献在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空间差异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后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解和界定,接下来对中国旅游产业及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之上,首先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西藏在内)2001-2017年17年的时间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各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并且总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再平稳上升的趋势。其次运用Moran’s I指数研究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即是否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再次,使用空间收敛性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发展的相对速率及是否收敛于自身的状态。最后在实证分析的结果基础上,从发挥财政优势推动绿色旅游;针对地方特点衍生低碳产品;实现资源互补加强地区交流;确保权责清晰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效率提升这五方面对如何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加快旅游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给出建议。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文化思潮风云变幻,书籍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各大出版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广告是他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民国出版业重要部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持续下行,为了增强市场活力,国家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入手促进经济增长动力,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因此成为改革
传统可靠性的评估及模型建立均基于失效寿命数据。对于高可靠性、长寿命的产品或者系统,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其寿命数据。通过加速试验,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其相应的失效寿命
植被恢复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有效的的措施之一,而化感作用作为植物种间关系的一种,在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分析沙棘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从沙棘的化感效应方面来分析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规律,为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生物测试法,以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和根浸提液对该地常见乔灌木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柠条及其自身生
天然过氧化物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用于检测葡萄糖、维生素C等,但是存在易失活、不易保存和成本高的缺点。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克服天然过氧化
深水弃井作业中普遍采用水力割刀切割回收20"×30"(36")套管。理论方面,目前还没有关于弃井水力割刀切割更深入的理论研究;结构方面,目前应用中的水力割刀切割扭矩大,振动强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地球温室效应也日越严重,但同时二氧化碳也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学合成的角度讲,二氧化碳作为理想的碳一资源,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一合成
从网格计算中逐步演化而来的云计算,因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资源管理方式成为近几年的热门技术和研究热点。网格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得到不断研究发展,其中任务调度算法作为核心内容,决定着网格的整体调度性能及系统的处理效率。因此对于任务调度算法的相关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先分析了任务调度算法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网格环境中任务调度的模型和流程;对常见的两种算法静态和动态算法,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本文中使用的MC
汽车废催化剂一次浸出渣是汽车废催经水溶液氯化浸出后的残留渣,水溶液氯化法是从汽车废催中回收铂族金属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回收周期短等优点,但这种
近些年,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nanopore测序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其测序读长长、测序周期短、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了众多研发工作人员的意向对象,因此,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