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高,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5%,血栓形成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发生了远处转移,且易合并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肿瘤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方面,单项检测与肿瘤转移、血栓相关,尚未发现与晚期肿瘤转移、血栓形成的相关诊断截值,据此我们将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肿瘤标志物(CA19-9、CAl25、CE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发现其与转移、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关系,确定D-二聚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肿瘤转移、血栓形成的预测值,为临床医师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分为肿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三个组:(1)肿瘤组:为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住院诊治的211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按照美国AJCC分期标准为III~IV期,所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为58.69±9.56岁,其中肺癌72例,食管癌53例,胃癌47例,结肠癌39例。(2)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ⅠB~Ⅱ期初治恶性肿瘤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为61.0±9.38岁,包括肺癌21例,食管癌14例,胃癌14例,结肠癌11例。(3)正常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共50例,其中男性26,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7.2±16.08岁。三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治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第18天的外周血中D-二聚体(D-D)、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水平,高于正常值为阳性;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相关的病例资料,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根据其正态分布情况和方差齐性情况选择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分类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用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绘制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与血栓形成、肿瘤转移的曲线,评价其单项与联合检测预测血栓形成、肿瘤转移的价值,找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合适的诊断截值。结果1.D-二聚体及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肿瘤组的血浆D-二聚体、CA19-9、CA125、CEA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肿瘤不同部位肿瘤之间血浆D-二聚体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评价:化疗后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59例、稳定74例、进展57例,近期有效率为37.9%,疾病控制率为72.9%。晚期肿瘤化疗后有效组、稳定组血浆D-二聚体、CA19-9、CA125、CEA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进展组的平均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栓情况:211例患者中有19例合并血栓性疾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脑梗死7例,心肌梗死2例,肺栓塞1例,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合并血栓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CA19-9、CA125、CEA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血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二聚体及肿瘤标志物预测肿瘤转移的情况:D-二聚体、CA19-9、CA125、CEA预测肿瘤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别为0.765、0.724、0.705、0.763,诊断截值分别为1.25mg/L、95U/ml、73U/ml、31.5ng/ml,单项检测四者的灵敏度偏低,将四者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和80%。5.D-二聚体及肿瘤标志物预测血栓的情况:D-二聚体、CA19-9、CA125、CEA预测晚期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07、0.775、0.713,诊断截值分别为2.57mg/L、131.95U/ml、104.43U/ml、45.74ng/ml,单项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与69%、74%与70%、82%与71%、69%与76%,四者平行联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和65%。结论1.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CA19-9、CA125、CEA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2.未发现本组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CA19-9、CA125、CEA水平与肿瘤部位有关。3.D-二聚体、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可为晚期患者化疗的疗效评价提供帮助。4.D-二聚体联合CA19-9、CA125、CEA检测对晚期肿瘤转移、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