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梯度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业土地和自然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城市植被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土壤中有机碳库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平衡。对城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人类对土壤碳储存的影响至关重要。城市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科学量化“城-郊-乡”梯度为城市化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以遥感卫星影像图为基础,运用网格法对城市物理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单位赋值,选取典型样带进行城市梯度相关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选取能够准确反映城市化空间格局的指标作为划分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合肥市“城-郊-乡”梯度模型,此划分结果表现出了合肥市“城-郊-乡”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实地调研采样,对研究样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p H值、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测量,分析各项土壤理化性质数值在不同城市化程度影响下的梯度分布特征,探索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物理、景观两大影响因素方面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产生的梯度性影响,并构建相关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三项城市物理指标(ROAD、DISTANCE、PLAND2)和三项城市景观指标(LSI、SHDI、PAFRAC)构建城市化指数UI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合肥城市化发展下的城市景观特征。将-1.320<≤-0.492的区域定义为乡村,-0.492<≤0.310的区域定义为远郊区,0.310<≤1.357的区域定义为近郊区,1.357<<2.691的区域定义为城区,随着乡村到远郊区、近郊区,再到城区的梯度变化,UI值不断增加。合肥市土地各梯度面积比例乡村(43.925%)﹥远郊区(27.503%)﹥城区(14.553%)﹥近郊区(14.019%),空间形态呈“风扇状”发展结构,能够看出合肥建设之初以老城区为中心,三翼伸展的城市结构。(2)城市绿地空间(林草地与水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化指数值,而大面积人工建设斑块(道路、建筑等)则会导致城市化指数升高。随着城市化指数UI值的增加,合肥市“城-郊-乡”梯度样带斑块变化规律呈现以下特征:(1)斑块密度平均值整体变化趋势城区(29)近郊区(29)远郊区(29)乡村。(2)在农业斑块占较大优势的乡村和远郊区,以及人工建设斑块占较大优势的城区,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都较低;城市化程度中等的近郊区斑块复杂程度较高。(3)斑块大小整体呈降低趋势,乡村与远郊区的平均斑块大小整体大于城区。(4)景观连接度整体乡村(29)远郊区(29)城区(29)近郊区。(3)UI高值和低值区域较易出现有机碳含量高值,有机碳含量低值集中在-1(27)UI(27)1之间,城市化指数UI值可以反映15.9%的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样带上有机碳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在“城-郊-乡”梯度上呈现城区(29)远郊区(29)乡村(29)近郊区的特征,有机碳含量高的空间较为聚集。(4)土壤容重、全氮和全磷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全钾、土壤p H值与有机碳含量无相关关系,人为输入和城市建设活动是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的最主要原因。全氮、全磷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增加有机碳在土壤表层的富集。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较高的土壤容重值往往表示土壤板结孔隙度低、透水性差,不利于土壤表层有机碳的富集。土壤酸碱度适中最适宜有机碳的积累,酸性土壤最不适宜有机碳的积累。(5)研究表明,对合肥市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人口的聚集和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斑块形状特征的变化。本研究中,人口密度(POPD)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AM)对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影响最显著。人口密度(POPD)侧重反映人口聚集及城市建设等社会因素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AM)侧重反映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斑块形状特征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传统线性回归模型中,人口密度(POPD)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AM)分别可以解释36.0%和10.8%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梯度空间分布特征。(6)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更加能够准确反映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化程度发达的近郊区与城区,人口密度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是相似的,都呈正相关;景观斑块形状特征的影响程度具有空间异质性,有的单位网格影响大,有的单位网格影响小,都呈负相关。在城市化程度较低的远郊区与乡村:西部样带上人口密度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大,而东部影响较小,有机碳含量随人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低城市化程度区域,有机碳含量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在有机碳越富集的区域,人口密度对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越小。西部样带上的景观斑块形状特征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但在农业用地为主的乡村和远郊区域,有机碳含量与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正相关;东部样带上有机碳含量普遍随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增加而显著减少。在有机碳越富集的区域,景观斑块形状特征对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越大。图[44]表[18]参[89]
其他文献
本论文围绕大型同步调相机的启动控制方法优化和并网稳定性进行研究,分别针对单台和双台同步调相机接入的电力系统,从单台同步调相机变频启动优化控制策略、双台同步调相机协调并网控制策略以及同步调相机并网系统稳定性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详细阐述同步调相机变频启动的工作原理,为了减小同步启动调相机并网瞬间产生的冲击,研究静止变频器(SFC,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三种不同的控制
学位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城市的经济建设,还要考虑城市的环境建设,特别是一些老旧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本文将城市微更新与热环境的研究聚焦到城市老旧住区改造的生态效益上,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媒介,其对室外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但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合肥市为例,主要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研究老旧住区外部空间更新设计方案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并总结
学位
2019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达30.9亿,在经历过小旅游、中旅游之后已经进入到大旅游时代,成为新时代下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展乡村旅游能引导更多资本、人才、信息、管理等要素流向乡村空间涌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关系完善空间布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旅游型村庄在与外界进行要素互动时,其内部发生了空间、经济与社会重构。同时,由于规
学位
随着多端直流输电(Multi-terminal HVDC,MTDC)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流网络换流站间的互联度进一步提升,已逐步形成多端直流环网(Meshed MTDC,M~2TDC)拓扑。环状结构直流输电网络中,若无附加控制策略对支路电流进行平衡和调节控制,支路电流分布将由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Currrent/Voltage Laws,KCL/KVL)形成自然分布,M~2TDC可
学位
电火花成形加工是一种应用于新型材料、复杂结构和精密零部件加工的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脉冲电源是实现电火花放电能量调控的关键装置,其放电能量的控制能力决定了电火花成形的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电能利用率高、放电能量注入形式和电参数实时可控的新型脉冲电源拓扑及其能量控制策略。基于电火花成形加工的间隙特性分析和具体加工需求,本文通过仿真分析
学位
自21世纪以来,城市生态问题越发严峻,其中城市热环境问题已成为都市“通病”,因此如何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交叉运用风景园林学、地统计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处理2007—2018年三期Landsat夏季遥感影像数
学位
可再生能源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天气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其供能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十分容易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在这种背景下,电力弹簧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供能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问题。基于目前国内外电力弹簧研究的基础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从电力弹簧中逆变器直流侧储能元件的角度,分析了电力弹簧在稳定关键负载电压的前提下,所提供有功功率补偿
学位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方法具有可进行多目标控制、动态响应快等优点,但传统FCS-MPC方法存在电流跟踪误差大的问题,且弱电网下LCL滤波器存在谐振问题,使得并网电流质量进一步恶化。本文研究解决弱电网下基于传统FCS-MPC时NPC三电平LCL型逆变器并网电流不满足并网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弱电网下基于
学位
随着新能源发电设备大量接入电网,在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暂态稳定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其中双馈异步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已经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新能源发电机组,DFIG机组的大规模并网会使电力系统原先的功率平衡方式发生改变,加之DFIG单元包含电力电子设备,其内部动态复杂,增加了稳定分析的难度,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方法来分析
学位
传统聚落景观保存了地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与特色空间,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历史沉淀,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聚落景观特色的本源。聚落景观对地区的影响具有文化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影响下,外来文化不断地冲击传统地域文化,聚落景观的地域特色逐渐消失,如何保护传统聚落景观,使其文化与景观内涵得以延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多集中在聚落的营建、保护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