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件.图像--试论1979-2009中国建筑文化之变迁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1979至2009年近三十年与建筑发展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相关事件、建筑图像的内在关系和影响的回顾与梳理,探求中国建筑文化三十年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趋向。指出与1980年代“文化热”相伴的中国建筑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实践,成为21世纪初全球化与地域建筑问题的继续,其问题的实质是建筑创作从形式本位到技术本位,进而走向文化本位,即尊重历史、尊重生态、尊重生命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创造,显现出中西文化由碰撞、交流到共同发展,走中国建筑文化自身发展道路的未来趋向。   本文主体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1979至2009年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现状并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分析,论述了建筑文化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从而建立适宜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分析1980年代“文化热”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创作,指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在形式本位下的实践。   第三部分以1990年代消费文化热潮下的建筑创作为切入点,对新古典主义进行文化批判,进而指出90年代末以国家大剧院为焦点的中国建筑创作由形式本位到技术本位的转变。   第四部分论述21世纪初全球化背景下新地域主义建筑的兴起,指出基于文化创新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经成为建筑创作的主体,当代建筑创作开始由形式本位向文化本位转变。   结论部分从理论和创作方法上,对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城市是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的人居环境类型,而对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状,环境友好的压力就更为严峻。本研究将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来理
我国的文化遗产村落数量多,分布广,文化内涵深厚。近年来,围绕文化遗产村落拓展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文化遗产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中的一
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交通联系、产业联系、政策导向的综合因素影响下,较发达地区内的多个开发区当前已开始进入区域集群式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以开发区
本文以乡村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人从传统地方性的研究、人类聚居空间格局的角度、景观生态学方面、土地利用规划及乡村土地整理、旅游规划等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之外,以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近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但由于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技术、人才都在向城市高度聚
目前,我国的城市正在快速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大型火车站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和建设也在进行中。如今的火车站交通枢纽,通过建设合理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解决城市对内对外交通问
论文以高科技园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科技园建筑的创新要求,研究高科技园建筑创新的技术表达与形式表现。 论文研究讨论了园区建筑空间和立面的结构风格形式。园区建筑空
现代医院作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整体医疗环境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下,人们也更关心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环境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日
生态产业园是在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下探寻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破。生态产业园区遵从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是实现
山水文化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盆景等。本文认为系列题名景观是山水文化成熟的标志,是景观、诗、画的最终融合形式。西湖十景是系列题名景观的原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