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A在评估Watchman封堵器LAAC术后疗效及内皮化进程中的价值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CTA在评估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疗效及残余漏中的价值目的研究分析心脏CT血管造影(CCTA)在评估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疗效及残余漏(PDL)中的价值,并探讨导致PDL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成功用Watchman封堵器进行LAAC并进行CCTA随访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LAAC的纳入标准;将CT影像数据传输至Syngo.VB10工作站(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MM Reading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多方位LAA及封堵术后图像,评估封堵术后疗效(是否完全封堵、有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栓塞,以及是否存在器械血栓)。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CCTA随访结果,将158例患者分为两组(残余漏组,无残余漏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残余漏组与无残余漏组之间的差异(如果不满足正态分布,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主要预测影响因素包括偏心指数、偏正率、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LAA口部周长、手术方式及LAA形态。另外通过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比较术后3个月52例均行CCTA和TEE检查的患者对于PDL检出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58例患者LAAC术后3个月CCTA复查显示封堵器完全封堵48(30.4%)例,残余分流110(69.6%)例,包括PDL 66(41.8%)例和跨织物渗漏44(27.8%)例,其中轻微(≤1mm)有12(12/66,18.2%)例,轻度(>1mm,且≤3mm)有29(29/66,43.9%)例,中度(>3mm,且<5mm)有17(17/66,25.8%)例,重度(≥5mm)有8(8/66,12.1%)例;其8例≥5mm残余漏患者中有5例左心房明显增大,伴随LAA口部也增大,LAA口部周长均大于100mm;本研究中大部分PDL都很小(<5 mm),并且观察到的PDL位置几乎都在LAA口的后下部(>90%);2、术后3个月均行C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检查的52例患者中,CCTA对于PDL检出率为28.8%(15/52例),TEE对于PDL的检出率为21.2%(11/52例),两者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残余漏组与无残余漏组在封堵器压缩比、偏心指数、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LAA口部周长、手术方式及左心耳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正率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AAC后3个月随访PDL的发生率较高,CCTA可以较好的评估封堵术后疗效,尤其是区分PDL和跨织物渗漏,并可以通过三维重建展示PDL的形成原因;2、CCTA对PDL的检出率较TEE高,而且TEE属于侵入性检查,CCTA是封堵术后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3、本研究发现偏正率≥1例数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A深度小于其口部长径可能与LAAC术后PDL的发生有关。第二部分CCTA在评估Watchman封堵器内皮化进程中的价值目的通过CCTA评估封堵后内皮化(NE)进程,并探讨内皮化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成功用Watchman封堵器进行LAAC并进行CCTA随访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LAAC的纳入标准;将数据传输至Syngo.VB10工作站(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MM Reading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主要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多方位LAA及Watchman封堵器图像及Watchman封堵器图像。分析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封堵器NE进程,根据术后封堵器有无完全内皮化将其分为两组,完全内皮化组及内皮化不全组(残余漏患者排除在外),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封堵器压缩比、糖尿病、肝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LAA形态上的差异(如果不满足正态分布,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比较术后3个月均行CCTA和TEE检查的患者,两种不同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内皮化检出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随访部分内皮化不全患者6个月后第二次CCTA复查封堵器内皮化的进展,以及术后CCTA复查器械血栓的发生率及其进展变化。结果1、158例患者LAAC术后3个月CCTA复查显示封堵器完全内皮化48(30.4%)例,内皮化不全110(69.6%)例,包括PDL 66(41.8%)例和跨织物渗漏44(27.8%)例,其中58(36.7%)例PDL<5mm,8(5.1%)例PDL≥5mm;2、完全内皮化组与内皮化不全组在年龄、性别、封堵器压缩比、糖尿病、肝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LAA形态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房颤类型与手术方式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均行CCTA和TEE检查的52例患者中,TEE诊断完全内皮化41(78.8%)例,PDL患者11(21.2%)例,CCTA诊断完全内皮化18(34.6%)例,PDL患者15(28.8%)例,跨织物渗漏患者19(36.5%)例,CCTA与TEE在完全内皮化检出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皮化不全的110例患者中有21例(包括9例PDL,12例跨织物渗漏)术后6个月再次行CCTA随访,8例PDL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仅1例PDL稍缩小,12例跨织物渗漏均有好转,部分甚至完全内皮化。4、158例患者术后CCTA复查发现封堵器DRT 14(14/158,8.9%)例,均位于封堵器心房侧,且均来源于残余分流患者(其中10例PDL患者,4例跨织物渗漏患者),全身抗凝治疗一段时间后后再次行CCTA复查,其中8例治疗后行CCTA复查血栓基本吸收消失,另外4例仍在继续治疗,另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缺血灶脑卒中,行溶栓取栓治疗后好转。结论1、CCTA可以监测Watchman封堵器内皮化的进程,判断封堵器是否完全内皮化;2、CCTA较TEE能够更准确鉴别内皮化不全的类型,尤其是鉴别TEE所不能诊断的跨织物渗漏以及微小PDL(<1mm),是理想的术后随访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经皮肺超声检查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大鼠重症肺炎模型肺部炎症的评估作用,及其对大鼠重症肺炎细胞因子风暴的预警价值。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5组:1.建模后3小时组;2.建模后6小时组;3.建模后9小时组;4.建模后12小时组;5.建模后24小时组。每组各10只,其中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LPS诱导的肺炎模型组5只。各组于建模后各时间点进行经皮
学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及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经导管房间隔封堵术患者和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共69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组(n=37例),简称ASD组;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组(n=32例),简称PFO组;其中ASD组根据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房间隔缺损距
学位
第一部分 CT灌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94例血管内取栓治疗达到完全再灌注的AIS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站式脑卒中CT检查。基于多期相CT血管造影(mCTA)侧支循环评分方法评估侧支循环,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侧支循环良好(mCTA评分
学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房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探讨心脏超声参数
学位
本文基于2008—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公平进口调查信息系统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整理而得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美国知识产权调查对中国被诉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知识产权调查立案还是终裁,都会使我国被诉企业扩大其出口产品范围,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同时还发现,我国被诉企业主要是通过“既增加又减少产品种类”的方式进行内部产品结
期刊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圆周应变(CS-AO)及主动脉窦圆周应变(CS-AS)特征及其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经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其中,2人因重度瓣膜病被排除,1人因马凡综合征被排除,3人因图像质量不达标被排除,最后共纳入3
学位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大脑灰质(gray m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征象分析、影像组学评分及列线图用于软组织肉瘤与结节性筋膜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MRI检查且病理诊断为软组织肉瘤与结节性筋膜炎的患者。共收集85例患者,其中STS共58例,NF共27例,女37例、男46例,平均年龄为51.4±18.5岁。二、MR成像设备58例STS与27例NF患者采用GE
学位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病例近90万,在我国新增病例数约占全球的50%,其中以江苏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最高。研究报告指出,肝炎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酗酒和肝硬化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但HCC的具体病因和详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为缺乏早期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半数以上的HCC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仍然很
学位
目的 探讨凝血检查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时间分作观察组(6h内入科)与对照组(6~12h入科),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查,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结果 经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INR、FIB、FDP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T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