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类医药化工及保健品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毒害废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由于制药废水具有潜在的毒性,现如今制药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水已经被公认为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研究制药废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国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缺少有效的检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技术。我国的研究和监测体系,大多数还是以污染环境的化合物含量和种类作为管理和检测的重要依据,而这些方法既没有呈现出这些污染化合物的整体效应以及对环境生物种群毒性的直接效应,也不能实时检测对环境的现实危害和实时影响。草履虫作为原生动物纤毛纲的代表种,早已成为研究水质生物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草履虫毒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将草履虫急性毒理实验、慢性毒性实验及污染物胁迫下草履虫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的研究相结合,并用于制药废水中的单一污染物环境风险监测研究的报道较少。本论文选择制药废水中的四种重要污染物Zn2+、Cd2+、Hg2+、HCHO,研究了它们对尾草履虫的急性致死效应,种群增长抑制作用及不同浓度污染物胁迫下尾草履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这几种污染物的早期环境风险阈值,为制药废水监测和完善相关排放标准提供参考。经实验测得:Zn2+、Cd2+、Hg2+、HCHO四种污染物对尾草履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74mg/L、3.532mg/L、0.345mg/L、0.332mg/L。说明Hg2+、HCHO的急性毒性较强,Zn2+次之、Cd2+最弱。根据半致死浓度,确定慢性毒性实验浓度,并检验四种污染物对尾草履虫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污染物的慢性毒性实验都显示污染物的浓度越大,对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值得注意的是,Zn2+在偏低的浓度范围时,尾草履虫种群平均密度大于对照组,随着Zn2+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提示Zn2+对尾草履虫可能有促进分裂增殖的作用。同时,初步研究了草履虫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三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四种污染物胁迫下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污染物都能引起草履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SOD、CAT活性都显示出在四种污染物较低浓度受到诱导,而在较高浓度受到抑制的趋势。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则不同,除了污染物的某个浓度表现出抑制外,大部分情况下则表现为诱导效应。提示尾草履虫体内的SOD、CAT、POD作用机理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