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低流速段水流流速对藻类垂向分布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成库后,水文条件发生很大的改变,水流速度减缓,导致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次级河流回水段出现藻类异常繁殖的“水华”现象不断,给库区的水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库区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后水体中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分布所受到的影响有赖于富营养化机理的研究。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理,对于水库富营养化的预测和治理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三峡水库低流速段河流浮游藻类的生长特点,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模拟流速垂向均匀分布与垂向非均匀分布两种水流状态,分别从湖泊型、过渡型、河流型流速三个层面,研究了三峡成库后低流速段不同水体速度对沿水深方向藻类的悬浮和聚集行为的影响,试图揭示流速对不同藻类生长的影响机理。通过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流速会改变具有不同形状和生理特性的藻类在水体中不同深度的上浮与下沉状态,改变不同藻类在水体中的垂向分布规律。  2)湖泊型流速下,蓝、绿、硅藻细胞分别悬浮聚集于距水面0~60cm、40~80cm、120~140cm水深范围内,随着流速的增加蓝藻细胞有向100cm水深处做聚集运动的趋势。  3)河流型流速下硅藻细胞密度的峰值明显上升至40~80cm水深处,随着流速的加快,硅藻在各个水深均呈现上浮趋势,而蓝藻处于下沉趋势。  4)过渡型流速下绿藻细胞密度沿垂直方向分布均匀,绿藻细胞密度峰值在40~120cm水深范围内均有出现。  5)湖泊型、过渡型、河流型三种流速范围内营养盐沿水深方向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规律。三种流速状态下均在不同水深处出现营养盐相对匮乏的现象。三种流速状态下营养盐相对匮乏点分位于80~100cm、60~100cm、60~80cm水深范围内,营养盐相对匮乏范围集中在60~100cm水深范围内,而此水深范围为蓝、绿、硅藻细胞密度峰值集中区域。  6)在模拟河流流速垂向非均匀分布的实验中得知:在表层流速为0.5m/s的河流水体中,蓝藻细胞有向140cm以深水层迁移的趋势;绿藻细胞具有较强移动性对各个流速水平均有较强适应性,绿藻细胞有向120cm水层迁移的趋势;硅藻细胞有向100cm水层迁移的趋势。  7)在各个流速范围内,水体中各个水深处藻类密度及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做检测河流中藻类组成及演替规律等的类似实验中,对河流采集水样时只采集某一特定深度的水样以诠释整个河流横断面的藻类组成状况欠准确,而在各个水深处采集水样并混合,从中测得的藻类组成状况将更加准确和全面。
其他文献
混凝土是实际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要承受各种固定荷载和可变荷载,还受到温度、收缩、徐变、腐蚀介质侵蚀等影响。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不仅仅要满足一定的承
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逐步提高,高强度钢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筑结构。高强度钢材在材料力学性能、生产加工工艺、初始缺陷影响等方面与普通强度钢材存在明显差异,整体稳定性
地源热泵系统因其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在国内正处于研究和推广应用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设计运行上,地源热泵系统对埋管换热器全年取散热平衡要
作为被征地村民进入城市并完成向市民转变的有效载体,安置区建设应以提升被征地村民市民化程度为目标,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有效运用和科学、人性化的社区管理,引导并促进被征地
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尚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集成的协同工作平台,各参与专业间仍然无法实现高效地合作。这种现状常常造成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信息交换和共
学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强度高、线形优美、施工简便快捷、跨越能力强的优势在大跨度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施工与运营过程中,桥梁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
澄清池集混凝、沉淀于一体,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根据池内泥渣形态主要分为泥渣悬浮型与泥渣循环型两大类。泥渣悬浮型澄清池由于泥渣层不稳定或较难形成泥渣层已很少使用。
近二十年来,超高、大跨度和轻质建筑物中,结构对风作用的敏感性大大增强,风荷载成为此类建筑物控制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如何计算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已成为理论与工程界关注的
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垃圾填埋及稳定化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其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高浓度氨氮的有机废水,易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生
地震是自然界的各种对人类生活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及威胁的自然现象之一,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身处地震多发地带,对于地震的研究更是至关重要。基础隔震已经被实践证实是地震下